*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2月3日,美国洛杉矶,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主办的第50届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ISC)在洛杉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作为全球卒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ISC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卒中专家、研究人员和医疗从业者,共同探讨卒中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卒中而失去生命或面临长期残疾。ISC作为卒中领域的顶级学术平台,旨在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多学科合作,提升全球卒中防治水平。


(ISC 2025 会场)

中国卒中学会(Chinses Stroke Association, CSA)组织国内本领域内专家参加此次盛会,并受邀在多个专题会场发言,交流来自中国卒中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国际同行关注。

中国卒中学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获得了本次年会颁发的 William M. Feinberg 奖,以表彰其在卒中领域的临床研究方面做出的全球性贡献。这个奖项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起设立,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学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提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认为是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的最高奖,这是该奖项设立34年以来,亚洲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ISC大会主席Lauren Sansing向王拥军教授颁奖)

在大会开幕式上,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主席、美国卒中协会主席劳伦·桑辛(Lauren Sansing)宣布王拥军获奖。她在颁奖词中说:“王教授的研究重点是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和二级预防策略。作为首席科学家,他主导了具有深远影响的CHANCE和TRACE系列临床试验,学术成果丰硕。”

按照惯例,王拥军教授在颁奖结束后进行15分钟的主题发言。“我很荣幸,代表中国科学家站在这里。”王拥军发言的主题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30年治疗:证据的力量》,他说,“在过去的 30 年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和我的团队非常幸运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重要的历史变革。” 在过去的 30 年里,全球的临床科学家们一共产生了 12 项在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证据,其中,王拥军教授和他的团队贡献了5项。来自国内外同行纷纷向王教授及其团队表示祝贺。


(王拥军教授接受现场采访)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创新与协作:迈向卒中零发生的未来”,重点围绕卒中预防、急性期治疗、康复护理以及健康公平性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将分享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公共卫生策略,为全球卒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来源:中国卒中学会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