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市值一夜没了300亿

雅诗兰黛还没挣脱业绩下滑的泥潭。

2月4日美股盘前,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2024年10月至12月)财报:净销售额40.04亿美元(约合2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再次录得亏损,为5.9亿美元(约合42.9亿元人民币)。

受此影响,雅诗兰黛当天股价报收69.47美元/股,跌幅达16.07%,市值一天蒸发47.88亿美元,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直接表达了不满。

拉长时间轴看,自2022年4月以来,每逢财报披露,雅诗兰黛交出的大多是“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其股价也随之一路下跌,过去三年跌幅超80%。

究其原因,一方面,雅诗兰黛持续在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失速;另一方面,公司的旅游零售业务持续承压。这次也不例外。



2025财年第二季度,雅诗兰黛在三大销售区域——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亚太地区,净销售额均出现下滑。其中,亚太区域降幅最大,为11%。

同期,从品类维度看,除香水业务净销售额增长1%以外,雅诗兰黛的其他三大产品类别——护肤、彩妆、头发护理,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亚太市场、旅游零售业务表现不佳。

比如针对“护肤品净销售额下降12%”,雅诗兰黛方面表示,主要是受到亚太地区整体零售环境,以及亚洲旅游零售业务的影响,导致雅诗兰黛和La Mer业绩下滑;针对彩妆业务“净销售额下滑1%”,公司的解释也大体类似。

过去三年,雅诗兰黛在中国卖不动了,不是啥新话题。原因也都老生常谈。

一来,雅诗兰黛整体定位偏高端,与当前的消费形势相悖,被“性价比”产品、医美抢去一部分市场,其自身在产品研发、迭代上也不积极;二来,中国团队在集团的自主权不高,需要层层审批,错过了不少行业红利;三来,由于渠道双轨制的存在(比如在中国,常规零售渠道归中国区管,但免税渠道归集团管),近些年免税渠道库存高企,外溢至电商甚至灰色地带,导致价格体系崩塌,影响“高端”形象。

为此,雅诗兰黛有所动作,但更多是小修小补,成效也不明显。反映在财报数据上,随着最新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披露,这已经是雅诗兰黛连续第12个季度在亚太市场失速了。

如今,随着公司业绩、股价跌跌不休至今,雅诗兰黛高层终于拍板,要启动“集团史上最大的运营变革”了。

02、大裁员,启动大变革

2025年1月1日,雅诗兰黛第六任CEO Stéphane de La Faverie(司泰峰)上台,被业内视为“雅诗兰黛将开启变革”的信号。

比起竞争对手,司泰峰的优势在于,对中国市场更熟悉。公开报道显示,其担任雅诗兰黛执行总裁期间,曾1年内4次探访中国,不仅推动Le Labo等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管理的品牌(如悦木之源),还在中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对于美妆集团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欧莱雅、联合利华等,也都换上了更懂中国市场的高层。司泰峰击败竞争对手上任CEO,也被解读为,雅诗兰黛将“以更灵活、更本土化的方式运营中国”。

果不其然,司泰峰上任刚1个月,就推出了一揽子变革计划。总结起来,一是进一步开源节流,二是提升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2月4日,在披露财报的同时,雅诗兰黛还公布了一项名为“BEAUTY REIMAGINED(重塑美妆新境)”的愿景。具体包括五点:一是加速优化消费者覆盖,在消费者喜爱的、高增长的渠道、市场、媒体平台及价格区间快速拓展品牌布局;二是推动实现变革性创新,紧跟潮流,聚焦热门的细分品类、产品功效和使用场景;三是加大面向消费者的投资举措,增加显性广告支出,优化市场营销方案,摒弃低回报活动;四是进一步扩大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五是简化工作方式,消除烦琐流程。

其中的第四点,扩大PRGP计划,是对一年前相应举措的升级。2024年年初,为应对业绩下滑,雅诗兰黛启动了大规模重组计划,包括重新分配资源,裁员3%至5%(1860人到3100人)等。如今计划进一步升级,除了裁员人数增加至5800~7000人,还包括了重估和供应商的关系、外包服务等节流措施。

而针对导致集团业绩下滑的两大“顽疾”——亚太区域和旅游零售业务,雅诗兰黛也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根据司泰峰的说法,旅游零售业务将整合作为亚太市场的一部分,为的是“更深入及紧密地协同当地市场”。此外,中国市场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负责大陆业务的樊嘉煜将直接向司泰峰汇报。“这很重要,中国市场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司泰峰表示。

看起来,雅诗兰黛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扭转业绩跌跌不休的局面了。至于方案的落地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作者 |林木

编辑 |吴跃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