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Jaden编辑|Cong

当中国人还在过春节长假的时候,2月1日,美国再次掀起关税战,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还宣布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虽然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的后花园,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当然,美国也没有放过欧盟,特朗普怒斥欧盟,说他们不买美国车和农产品,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严重,为了寻求对等,他将对其征收关税。

虽然美国对欧盟征收关税的时间表还未定,但欧盟也表达了抵抗的决心。

很显然,2025年开局就是全球贸易经济大战,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越发加剧。作为全球的出口大国,中国虽然宣布了反制措施,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2024年出口的表现还不错。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速达19.3%,与2023年的491万辆相比增长了近百万辆,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从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连续增长,2020年100万辆,2021年202万辆,2022年311万辆,2023年491万辆。其中2022年超过德国、2023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从2024年开始,虽然出口量依旧在增长,但很明显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了,增长量已经不到百万。

根据中汽协的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620万辆,同比增长5.8%。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很显然,2025年将是中国出海形势特别复杂的一年,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和变化,而这也会迫使中国汽车找到更多可能的生存和扩张路径。

01

出海车企各有侧重

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中,传统燃料汽车全年出口量为 457.4 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达到 23.50%;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量是128.4万辆,同比增长6.7%,相较于前两年的高增长,增速有所回落。

在近600万辆的出口汽车中,大头还是燃油车,且价格相对较低,目的地也以发展中市场为主,代表企业是奇瑞、长城等;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逐渐提高,如今已经接近22%,主要目的地是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这一部分中国车企代表是上汽、比亚迪、吉利等。

如果从单个车企来看,超百万的出海第一梯队中,奇瑞汽车高居榜首,2024年全年出口量为114.4万辆,同比增长21.4%。得益于奇瑞汽车在燃油车市场的出色表现,瑞虎7参数图片)在国内车型出口量排名中稳居第一,出口量超过20万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旗下的捷途品牌,2024年出口量近18万辆,同比增长61.3%。在安哥拉全市场第一、卡塔尔全市场第二,阿联酋、阿曼等市占率前三。

捷途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外市场销量突破110万辆,进入全球超过80个主要市场并建立19个海外整车组装工厂,成为中国汽车在海外最耀眼的名片。

2024年11月,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下线,也复活了EBRO这个汽车品牌。

西班牙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拥有从保险杠制造商到冲压技术和电机的强大供应商名单。合资工厂的启动,也意味着奇瑞正式进入欧洲市场腹地,加速在欧洲市场的布局。


第二名上汽集团2024年海外市场终端交付108.2万辆,其中名爵依旧是其出海的主力。2024年,名爵海外的销量为46万辆,特别是在欧洲很受欢迎,也是少有的在欧洲市场表现优异的中国汽车品牌。

在去年年中欧洲加征关税的事件中,上汽是最大的受害者,累计出口税率高达45.3%,是中国车企中最高的,这也对其全年出口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今年初,上汽和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一道,已在欧盟法院对欧盟的进口关税提起诉讼。随后,特斯拉和宝马跟进提起诉讼,反对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可以预见的事,2025年关税的问题还将持续影响上汽和其他中国车企对欧洲的出口。

出海第二梯队中,长安、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等车企表现也不错,出口量在五十万左右。以比亚迪为例,2024全年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在很多中国车企很难进的市场,比亚迪表现也很出色。比如在日本市场,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中,比亚迪同比增长54%,达到2223辆,首次超过了丰田,这是比亚迪在日本首次超越本土品牌。

今年年初,比亚迪乘用车宣布进军韩国。按照规划,今年内,比亚迪将陆续向韩国市场引入三款车型,包括元PLUS海豹以及海狮07EV。比亚迪元PLUS将作为首发车型开启预售。

目前比亚迪已在匈牙利、泰国、巴西、巴基斯坦建厂,接下来在全球还有更多的建厂计划。

随着比亚迪汽车滚装运输船陆续交付和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在刚刚过去的1月,其海外销量达到了66336辆,同比大涨83.4%,为比亚迪集团增速最为强势的板块。

按照这一趋势,2025年比亚迪有望进入出海第一梯队。


02

关税和其他更多的挑战

如果从出口目的国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前十大出口国为: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这些市场的共同点在于,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消费大国。

其中俄罗斯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2024年出口累计超过百万辆。在俄罗斯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中,中国汽车占据了前十位中的八个名额,这八个品牌的市占率累计近50%。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热销,当然有地缘政治的影响,西方车企的退出,让中国汽车品牌抓到了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机会,这也让中国汽车市占率连年上涨。

不过从2023年10月开始,这个风向开始变化,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提高外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逼迫国外车企在俄罗斯建厂。从今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的“废品税”提高了70%至85%,中国汽车的价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2024 年俄罗斯中国汽车品牌的经销商网络显示出创纪录的不稳定。已关闭的汽车经销商数量增加了2.4 倍。经销商表示,由于进口汽车成本大幅增加,汽车销量将下降,中国品牌汽车展厅的减少趋势将继续。


俄罗斯市场如此,其他市场也有各自的挑战。出口目的地第二名的墨西哥,以及增长速度甚至超过阿联酋的巴西市场,也同样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

此前墨西哥就面临美国的施压,被要求与中国车企保持距离。耶伦一年前访问墨西哥时,更是大谈外资监管,试图通过加强投资筛选来阻止中国投资。

受益于美墨加协定和美国的“近岸外包”等政策,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80%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此次美国对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无疑会增加墨西哥出口商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在墨西哥设有生产基地的中国车企而言,这也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巴西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市场。春节期间,巴西全国机动车辆制造商协会(Anfavea)敦促巴西总统卢拉调查所谓的“中国倾销行为”,并对中国主要汽车品牌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征收关税。在过去几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巴西的表现亮眼,两家车企均计划在巴西建厂生产电动车。

Anfavea代表25家在巴西拥有业务和生产设施的美欧日韩外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成员包括奥迪、宝马、菲亚特、福特、通用汽车、本田、现代和丰田等,在巴西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终不排除巴西政府无法承受欧美的压力对中国车企下手。

同样是春节期间,欧盟召开了“欧洲汽车行业未来战略对话”,目的是应对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尤其是来自中国汽车的挑战。

欧盟表示,汽车行业是欧洲繁荣的重要引擎,直接和间接创造了超过1300万个就业岗位,为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大约万亿欧元。冯德莱恩责成欧盟委员会相关委员于 3 月 5 日提交全面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其实这两年欧洲汽车与中国汽车之间的合作已经日趋频繁,比如大众、宝马、Stellantis,奔驰等,在智电技术方面与中国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但欧盟极有可能会阻扰这些合作。


从这些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不难看出,不仅仅是美欧这些主要汽车消费国家市场,中国汽车会面临越来越高的关税和各类所谓的政策难题,即便是汽车消费发展比较有限的市场,中国汽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很多情况下,背后也少不了美欧日韩这些汽车强国的影子。

但另一方面,中国汽车的出海,的确还有很多问题。就像此前魏建军给中国汽车出海只打3分的原因,包括中国车企不是卖品牌,都是在卖产品,品牌的附加值不高,溢价能力不足。

另外,缺乏对当地规则和秩序应有的尊重,汽车出海不同于在国内竞争,它需要融入当地的环境,尊重当地的市场规则,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还要避免把价格战打到了海外,他认为这样会给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埋下了风险,缺少对当地市场规则的尊重。

尹同跃也多次提及,出海就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着急。奇瑞在这个过程中也吃过很多苦,交了很多学费。所以车企出海一定要摆正心态。

“到一个市场去,不是把中国的产品端出去就行了,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法规,当地的使用习惯,再一个就是不能吃独食,不要做掠夺者,而要做施肥者,增强肥力,不要去到人家就是掠夺人家的市场,掠夺人家的人才。”

车云小结

汽车出海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这些年中国汽车出海成绩有目共睹,但很显然,与那些真正的全球化跨国车企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跨国车企巨头的成绩单中,除了品牌影响力、本地化等等一些比较难量化的维度外,有几个比较明确的指标,比如在全球包括美欧都有生产基地,且业务的比重中,海外市场的比重远超过本国。

以丰田和大众为例,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1082.15万辆,其中,日本市场销量185.03万辆,海外市场销量897.12万辆,同比微增0.5%。也就是说,其海外业务占比超过八成。

大众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902.74万辆,其中德国不到百万辆,占比不到一成。即便是西欧市场的约326万辆,占比不到四成,其余六成皆在海外市场。

这样对比就能发现,在全球化这条路上,汽车产品出口只是开始,将工厂、研发、品牌、服务的全产业链全部出口,将生态建立起来,不完全依赖单一市场,才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否则很容易被人给打回来。从这点看,中国汽车的出海显然还没有真正开始发力。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汽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虽然外面风大浪急,但相信中国汽车在技术、成本、供应链等多重优势下,必然会在全球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份额和影响力也会不断提升,2025也将是乘风破浪走向全球的新一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