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流萤《新年》中写道:“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自古以来,春节之际,既是新年的伊始,也是大地万物复苏春潮带雨渐归来的好时节。

在这个特殊又隆重的节日里,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又是人们一年到头相互团圆欢聚一堂的大好日子。

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都会像归巢的小鸟一样回到父母的身边,散落在四面八方的亲戚们都会不约而同的相互走亲串门叙叙旧。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遵守着的美好风俗和习惯,它不仅是一种仪式,其实是亲人们之间相互维系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在变化,拜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和工具也有了很多种方式。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漠。

如果你的亲戚、同学群很安静,红包也没有人抢,说明了三个状况。



01、早已心累,对社交感到疲惫,不想再掺和没必要的人情往来。

若安的父亲是家族里出了名的为人热情又大方的人。

因为,父亲是家族中的老大,在风俗里,家族中出现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人主持大局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父亲。

所以,父亲也渐渐的成了家族中那个“大家长”,他自己也总是大方热情,与众亲戚们之间的关系维系的都比较和谐。

亲戚们也都渐渐地比较信任和依赖父亲,只要家中遇到难事了,都会想到要找父亲来帮忙出谋划策。

到了若安这一辈的时候,他同样是作为家族中同辈里最大的那个人,也渐渐地就接手了父亲的角色。

可是,他与父亲的心思却截然不同,父亲的时候,总是为了顾及大家族的事情,而耽误了自己家里的事情。

比如,以前的时候,家族里谁家遇到什么事了,就把父亲找去,父亲就干不了自家地里的农活了,只能由母亲一个人辛苦地做。

长期以来,母亲的身体就越来越差,家里的日子也始终没有什么起色。

可是,父亲却把他在家族中这个“大家长”的角色,格外看重,格外在乎,总是随叫随到,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去处理那些家族事务。

然而,到最后,有些人依然不感激父亲的付出,还是会在背后挑毛病,说三道四,各种抱怨,各种挑刺,总是不满意。

直到父亲年老的时候,实在无力再管那些琐碎的事务之后,父亲才真真切切地为自己活,为自己的家庭活。

可是,父亲不知道到的是,在他去世以后,葬礼上那些他曾经不止一次帮助过的亲戚们的真面目,如果父亲看到了,一定会心寒。



在父亲的葬礼上,家族里真正上前帮忙的没有几个,大家都各种理由推脱,只是来到葬礼上走个过场。

按理说,在农村的老家,要是家族中有老人长辈去世了,会由家族中的一些年轻的后辈自动组成一个丧葬队伍,负责帮助主家处理应对关于葬礼的所有事宜。

若安的父亲只有他一个儿子,没有兄弟姐妹的帮衬,全靠他一个人,难以应对所有的事情,就要仰仗家族中的丧葬队伍。

可是,如果丧葬队伍不真心出力帮忙,那么就会出现很纰漏,而且还会多花费很多钱,比如没人帮忙,主家只好自己花钱请外人帮忙。

若安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只有他一个人,而他又是多年在城市生活工作,从小就到外地读书,对老家的一些风俗礼仪根本就不懂也不太了解。

因此,他原本是依仗指望在老家的那些亲戚们帮忙,却没想到他们压根都不上前真心帮衬。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临时找了一个职业丧葬队,来主持料理父亲的葬礼。

从父亲的葬礼举行完以后,他彻底看透了老家这些亲戚们的真实面目。

以前的时候,他觉得在异乡的城市生活,举目无亲,人情冷漠,还羡慕老家亲戚之间的亲情温暖,现在他看来如城市的人情没什么两样,照样冷漠。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还在老家生活,虽然每年过年他都会回老家过年,他的微信中也有好几个亲戚群,但是他一概不参与他们的互动。

有人发红包,他也不抢,有人相互聊天,甚至还有人提到他,他也不搭理,不搭话,有的时候直接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因为,他早已经感到了疲惫,早已经心累了,不想再掺和那些无聊又没必要的互动和虚伪的寒暄。



有人用一个金字塔来形容中年人以后的春节:

消费

大聚会

胡吃海睡

短信满天飞

大家拜年贺岁

鞭炮声震天欲碎

探亲询问纯粹受罪

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

人到中年以后,褪去了年轻时的稚嫩和懵懂,渐渐经历了世事,看透了人情,看穿了人性,就不会再羡慕热闹与喧嚣。

人活到了一定岁数,就会明白:人活着,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来日并不方长,余生不长,宝贵的时间应该留给自己和家人。

在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之后,就会对社交感到疲惫,心会累,需要开始让自己的心灵清理毒素,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养。



02、亲戚圈大部分都生活忙碌,忙着赚钱,忙着顾家,没时间和精力参与。

大法在年前的最后一天,才终于把手里的货都处理的差不多,抽出时间回到老家过年。

他和妻子虽然在大城市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什么高学历,不是社会精英,也不是老板,只是依靠辛苦的体力劳动赚钱养家的人。

他和妻子从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在三班倒的流水车间干了几年之后,攒了一点钱,就租了一个店铺开了一个果蔬店。

多年以来,他和妻子就靠着果蔬店,兼带着一个小小的便利店,在繁华的都市中赚辛苦钱,养家糊口。

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他们也在城市中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把儿子接到身边,在城市中上学。

但是,他们赚的确实是辛苦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日都起早贪黑,凌晨四五点钟就要去上货,夫妻二人守着果蔬店和便利店,一直到深夜十一二点。

他们还在便利店承接了一个快递点,每天好几百个快递,不仅耗费时间还耗费人力,虽然接发快递是一件非常麻烦人的事情,盈利也不多,但是为了吸引客流量,能够整体上多赚钱,即便麻烦也要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唯一能消耗的就是自己的时间和体力。

一年三百六十五五天,几乎全年无休,就连过年的时候,也只有初一那一天关门停业,到了大年初二就开始开门。

所以,过年的那几天,他都是与妻子轮流倒班,在店里看店,家里有客人来了就回去张罗,客人走了还没来得及歇息,就要继续去看店。

毕竟,房租不过年,关一天店,水电房租都要支付,少赚钱就是赔钱。

他的亲戚群,同学群里在过年的时候,大家也会互动聊聊天,拜拜年,还有人约着聚会吃饭,但是,这些事情,大家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因为要先忙着赚钱。

其实,他的大部分亲戚也都是与他差不多的境况,都是在各行各业中做着辛苦的工作,有的人自己做生意,过年都不舍得休息,有的人在公司里上班,为了多赚钱还要值班,同样没有时间参与这些事情。

所以,为了生活的奔忙,即便过年的时候,亲戚群、同学群里也是静悄悄的。

实质上是生活不易,大家都工作忙碌,忙着赚钱,忙着顾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社交互动闲聊逗乐。



卢梭曾说:“人生而热闹,却无往不在孤独之中。”

人活着,越想摆脱痛苦,越容易被痛苦吞噬。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连接着生活和生命,它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

《排球少年》中有一句话:“正因为没有翅膀,人们才会寻找飞翔的方法。”

人活着,没有谁是天生的财富拥有者,也没有人可以永久地不劳而获,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你要想得到,总要想付出些什么。

在这个社会上,有的人处在社会的高层,看着更好更美的风景,但是那毕竟是少数。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只是生活在温饱的边缘,都只是在为了生存而奋力地活着。

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假期,而是依然要辛苦地劳作。

当人整日为了生存温饱而劳碌奔波的时候,就实在没有必要弄那些虚伪的交际,因为你太弱小努力挤进圈子也没人愿意搭理你。

所以,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别人那里出丑,还不如在自己的生活里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03、人已到老年,内心淡然自洽,看淡世事,看淡攀比,懂得内守低调。

菲力在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

每到逢年过节,各种聚会都把整个假期和休闲时间都占满了。

在节假日的时候,他会邀请亲戚们来家中聚餐,还会邀请朋友们到外边餐厅中吃饭喝酒。

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作为班长,必定会组织一场同学聚会。

他在同学之中算是混得不错的,大学毕业以后,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体制内工作。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之后,也拥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位,在但为了也是一个有话语权的领导。

所以,他在社交这一块上显得格外高调,除了工作的时间之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社交,结交各种人脉。

那个时候,他也确实是一个在朋友圈,同学圈子里呼风唤雨的人物,大家都因为他的职位和地位,给他面子。

然而,这一路走来,他也看到了,感受到了许多人际交往中的扎心真相和丑陋面孔。



虽然,他热衷于组织张罗各种聚会,但是他也是一个观察力洞察力非常敏锐的人,大家在一起的各种小心思,他也一目了然。

同学聚会的时候,那些混的好人,总是言语之间少不了各种攀比和炫耀,而那些混的差的人,也总是难免一些嫉妒和不舒服。

再到后来,有些混得差的同学就渐渐不再参加同学聚会了。

在亲戚们的各种聚会中,炫耀显摆自己的孩子、老公的大有人在,拐弯抹角贬低嘲讽别人的亲戚也很多,趋炎附势的更是常见。

当他退休以后,经历了一场赤裸裸的“曲终人散”,人走茶凉,人还未走茶就凉了了的大戏之后,就彻底消灭了自己的那股好客的热情。

退休以后,他再组织同学聚会就没有几个人参加了,再组织亲戚聚会也很少有人参加了。

其实,人老了,不仅仅是社会地位变弱的缘故,还有就是身体和精力以及心态发生了变化的缘故。

人已到老年,往后余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内心淡然自洽,看淡世事,看淡攀比,懂得内守低调。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当其他猪还在规规矩矩地吃东西长肉等着被杀的时候,这只猪早就洞察了一切。

它知道,如果继续跟其他猪待一起,活着也是为了被杀,长肉也是为了给别人吃。

于是它离开了猪群,跑到林子里生活,变成了一只长了獠牙的野猪。”

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害怕独处,因为害怕孤独和寂寞,因此喜欢热闹与喧嚣,拼了命的挤进人群中。

人在老年的时候,该遇到的人也遇到了,该碰到的事也碰到了,有些事情也已经看透了,有些道理也已经顿悟了。

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喜欢独处,享受独处,退出人群,精简圈子,减少无效社交,寻找自己的内心,找寻真我。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

“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当人处在人群中的时候,就难以避免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会丢失自己的羽翼,成为了一个无比平庸的人。

听过一句话说:

“人到了一定年纪,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有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虚情假意的朋友,看不起你的亲戚。”

人活着,到了一定年龄,其实就应该明白了,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关注他人的生活上。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

一、没有真情实意的亲戚就要果断断舍离。

二、早已经疏远的同学、同事、朋友就要减少来往。

三、不要与任何人走得太近,不要关注他人的动态,只专注于提升自己。

四、中年以后,钱最养人,多赚钱,多养家,多爱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