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青岛市围绕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五大领域,深化“陪伴成长”品牌建设,聚焦文化传承、特色托管、文明实践等,开展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在充满文化韵味的假期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健康成长。

非遗传承赋新意

文化润泽少年心









当冬日暖阳洒满李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十余双稚嫩的小手正专注揉捏着五彩面团。揉面、塑形、点彩……在志愿者指导下,憨态可掬的“锦鲤”、寓意吉祥的“元宝”花馍逐渐成型。“原来面团也能讲故事!”孩子们惊叹连连。这场“寻味中国年 巧手做花馍”活动,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市北区高安路幼儿园更是将传统年俗搬到课堂中,孩子们亲手彩绘泥老虎、体验糖画技艺,从生肖故事里触摸文化根脉。







非遗之美,浸润寒假生活。崂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皮影戏工作坊内,光影交错间,少年们演绎《山海经》传说,古老艺术焕发青春活力;即墨古城的“写福送福”活动现场,墨香氤氲,一幅幅稚拙却真挚的春联,承载着孩子们对新春的期许;胶州市中云街道的“手绘蛇年挂历”活动中,孩子们把祥云和福字画进日历里,希望新年每一天都带着传统文化的祝福。

托管服务暖寒冬

多元成长绽光彩





“孩子在这里学摔跤、跳融合舞,还能去博物馆研学,比在家刷手机有意义多了!”李沧区振华路街道家长李女士的感慨,道出无数双职工家庭的心声。这个寒假,青岛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打造“官方带娃”新模式——李沧区推出“动静皆宜”托管矩阵:体适能训练室里的摔跤小将挥汗如雨,围棋教室中黑白棋子演绎智慧交锋,非遗熏画课堂则让少年们在青烟缭绕间触摸传统技艺之美。崂山区更将京剧脸谱绘制、陶艺拉坯等传统文化课程融入冬令营,孩子们在“玩”与“学”的平衡中收获成长密钥。





从“看护难”到“成长优”,托管服务实现质的飞跃。市南区“护航身心健康”公益课,集结心理名师与学科专家,为青少年定制“心理韧性训练套餐”;李沧区沧口街道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琅琅书声交织成独特的新春序曲;而在莱西市实验小学、洙河小学的“迎新春”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包出的“创意饺子”虽形态各异,却让劳动教育变得热气腾腾、年味十足。

文明实践育新人

携手共绘同心圆



在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少年携手国际友,同绘新春喜乐图”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今年,来自美、德、法等国的青少年与中国小伙伴共执毛笔,书写“福”字对联,一盏盏漂漆灯笼映照着不同肤色的笑脸。“中国年俗像万花筒,每次参与都有新发现!”德国男孩卢卡斯举着自制的生肖灯笼感叹。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文明互鉴的窗口。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李沧区博物馆的“烟火韵丹青”研学活动中,孩子们透过文物读懂家乡历史,在熏画创作中体悟“工匠精神”;世园街道公益课堂将拓福技艺与感恩教育结合,少年们把印有“孝”“和”字样的红纸带回家,化作传递温情的“家风信物”;湘潭路街道的“红色剧本杀”活动,让青少年在角色扮演中重温革命岁月,让家国情怀扎根心田。这些沉浸式体验,比书本更能让青少年理解何为文化自信。

从非遗工坊到国际交流舞台,从社区课堂到博物馆研学,青岛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纽带,串联起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同心圆”。这个寒假,孩子们在蒸腾的年味儿里触摸文化根脉,在多元实践中锤炼品格,这些充满文化温度与成长力量的“寒假答卷”,正为“陪伴成长”品牌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