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初期一系列政策的“虚虚实实”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在上任前,特朗普喊出了一系列豪言壮语,但上任后的政策实际上更为克制,关税、俄乌冲突等问题仅给出了模糊的表态,特朗普没有立即祭出大规模关税,也没有重提“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特朗普一度扬言强买格陵兰岛,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收回巴拿马运河等,但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没有提到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只提到了巴拿马运河。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世界来说,观察特朗普不仅需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他的真实行动可能相对稳定和靠谱一些,需要从大选模式切换到执政模式。特朗普本质上是“内向”的,聚焦的是美国国内选举,例如2026年的中期选举,他在国际上的很多举措实际上是为国内政治服务。

如果其他国家能有效应对美国单边主义,继续坚持并推动全球一体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全球化将出现一次变革动力的革新,更多的非西方主体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沈逸强调,保守主义看上去像是个危机,实际上是个机会。

展望未来,特朗普誓言要美国利益优先,为美国开辟所谓“黄金时代”,打击“激进、腐败的建制派”,但实际效果存疑。沈逸分析称,“黄金时代”体现了特朗普个人风格,他习惯性使用标签式和口号式的语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阻力重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或比第一任期更加突出,特朗普打造“星际之门”等行动的最终效果仍不明朗。

《21世纪》:特朗普的一系列保守主义政策已经初步显现,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口头炮轰,行动上则反反复复,如何应对特朗普2.0阴霾?我们是面临一个更加保守的美国还是世界?

沈逸:应该说,世界肯定要面对一个更加保守的美国,但世界其他地方不一定更加保守。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只是对美国的政策作出防御性的反应,不互相合作,那么就会迎来一个更加保守的世界。如果各国加强合作,那么保守主义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在美国。今天美国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已经发生变化,已经不是美国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现在有些国家保守主义思潮升温,尤其是上一轮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的国家,但问题本质在于这些国家自身政治制度和政府治理的失能,关税是一个错误的解决方案。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的红利分配出了问题,民众迁怒于全球化,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思潮,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到了需要逆转或者变革的时候。从生产经营理论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仍将继续。

《21世纪》:包括欧洲、日韩等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共同面临特朗普2.0冲击,未来能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蕴含哪些新的机遇?

沈逸:如果其他国家能有效应对美国单边主义,继续坚持并且推动全球一体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全球化将出现一次变革动力的革新,更多的非西方主体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保守主义看上去像是个危机,但实际上是个机会。从西方国家的整体国家利益和长期利益看,从经济影响力看,保守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可能相当于拱手让出领导权,发达国家并不能真正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

《21世纪》:半导体设备是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节点。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有哪些影响?中国如何抢占科技高点?

沈逸:特朗普的半导体政策还没有完全清晰,此前美国的“小院高墙”策略本质上就是把全世界重新趋向于封闭化,然后让少数国家主导产业发展,把半导体变成计划性产品,在全球进行分级销售,这套战略是赌中国在先进制程半导体上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旦突破之后,中国生产出的产品可能向全球敞开供应,西方国家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和比较优势会遭到决定性的冲击。

美国在先进制程芯片上还有一些优势,但先进制程在半导体产业中占据的份额、真实影响力其实没有那么大。消费电子产品对先进制程芯片的需求较高,但中国市场的需求至关重要。此外,中国的成熟制程芯片已经崛起,先进制程芯片也在发展中,这给中国带来一个机会,国产芯片能够让受限国家多了一种选择,中国可以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守主义会让美国半导体产业更快失去市场份额。

《21世纪》:荷兰首相斯霍夫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在光刻机巨头ASML的对华出口问题上,荷兰政府自行决定如何实施出口管制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看待光刻机问题上荷兰的微妙态度?

沈逸:此前拜登政府能够把ASML有效地协调进来,是因为在国际多边主义合作中,拜登政府和荷兰政府还有很多共同语言可以谈,特朗普能拿什么去协调?关税威胁、制裁解决不了问题。ASML生产出的光刻机仍需要巨大的中国市场去消化,中国生产出的芯片成本更低,更具性价比。

光刻机这个问题需要解决,解决之后谁最头疼?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当中国的能力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整个封锁可能会瓦解。如果中国造出了光刻机,在性能上可能一开始不能和ASML完全比肩,但落后幅度可能有限,性价比或更高。如果ASML遭遇激烈竞争,遇到经营困难的时候美国会补贴ASML吗?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所以ASML表态不会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做。

《21世纪》:2021年1月的“国会山骚乱”事件震惊全美。彼时很少有人料到,四年后特朗普会卷土重来。一些观点认为高通胀下底层民众的不满是特朗普东山再起的关键原因,你怎么看?特朗普成为美国第二位非连续执政的总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沈逸: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国内制度、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失败。美国民众的生活和宏观经济数据长期出现脱节发展,巨大的通货膨胀和特定群体的生活压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满情绪。在竞选过程中,民主党明显有策略错误,忽视了美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拿出可以和特朗普媲美的口号,没有回应底层美国老百姓的朴素诉求。特朗普获得胜利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民众对拜登政府的不满是获胜的最重要原因。

《21世纪》:美国政治极化现象愈发加剧,驴象两党激烈博弈,特朗普撤销近80项拜登政府的行政命令。政治极化现象会如何影响美国和世界?特朗普能否为美国开辟他所谓的“黄金时代”?

沈逸:“黄金时代”体现了特朗普个人风格,他习惯性使用标签式和口号式的语言,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阻力重重。政治极化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美国国内的民意撕裂变得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在推行重大领域有争议性目标的效率会因为政治极化而显著下降。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民众的对账,美国民众发布表达不满意见的视频,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内部撕裂非常严重,这也会给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带来负面冲击。

《21世纪》:特朗普打破了一系列常规,扬言强买格陵兰岛,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收回巴拿马运河等。这些惊人言论分别有哪些现实考量?更多只是“口嗨”?

沈逸: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没有提到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只提到了巴拿马运河。对于世界来说,观察特朗普不仅需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他的真实行动可能相对稳定和靠谱一些,需要从大选模式切换到执政模式。在开疆拓土等领域,更多可以理解成特朗普头脑发热,在某种特定情景下提出的一些想法,但真正操作起来会遵循非常典型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等方法。比如他优先选择巴拿马运河下手,用某种形式去展示美国的影响力,然后再慢慢通过各种方式升级,完善相应的政策工具,达成领土、资源、政治等目标。

《21世纪》:特朗普2.0的很多政策在1.0时代也有过,减税等政策类似,特朗普2.0和1.0会有哪些区别?能否有实质性进展?

沈逸:总体策略没有显著变化。在有望成功的事情上,特朗普的政策力度会比第一任期大很多,最经典的是非法移民问题,特朗普直接就硬上了,派军队、修墙等行动层出不穷,动作比第一任期要连贯得多。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口号已经赚到选票了,在任上这些政策可能影响美国民众生活,影响支持率,该放弃关税政策的时候他不会犹豫。

特朗普核心减税政策可能会让联邦收入减少,他希望把关税当成一个替代性的征税计划,关税其实是对美国消费者间接征税,减直接税,增加间接税,但问题是美国消费者生活水平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特朗普的措辞很谨慎。

特朗普2.0能否做出比1.0时期大得多的成绩仍然存疑,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或比第一任期更加突出,特朗普打造“星际之门”等行动的最终效果仍不明朗。但确定的是,如果有能带来短期收益的事情,他一定会先做,例如他不顾争议赚到了发币的收益,显著体现了“商人”特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