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坑洼开裂的水泥路面,重新变得平整宽敞;绿化杂乱、泥土裸露的绿化带换新装,小区“颜值”大提升;雨污管道各行其道,暴雨季节积水“顽疾”得到根治……通过“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徐汇区长桥街道辖区内有近20年历史的天然居小区打通了其运行的“血管通道”,焕发了活力新生。


天然居小区现貌

居民全程参与,“民声”与“民生”共振

小区内雨污改造工程的实施会对居民的出行、生活带来不便,在改造的“阵痛期”,居民会有一些质疑和不解。“小区道路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挖了改造?”“小区本来停车就困难,施工时车子还能正常出行吗?”“施工期间噪音、扬尘等环境污染怎么样解决?”在“民声”与“民生”的双重难题下,园南三村居委坚持党建引领,引导社区居民群众全程参与其中,民意得到表达、民智得到呈现,雨污改造工程获得了社区居民的整体认可。


“三驾马车”现场勘测

项目施工前,园南三村居委通过项目座谈听证会、楼组微信群等方式共收集了十余条关于项目实施的意见建议。1、3号楼居民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把两个楼栋之间的绿化进行改造,补种一些可观赏性的喜阴绿植,并铺设一条散步便道。公寓楼的居民建议适当改变管道线路,从而把楼前原来缝缝补补的路面整体进行翻新改造等。通过前期多次与施工设计方沟通,居民的意见在方案中得到呈现,最终项目征询高比例通过。


施工后的小径

马利洋是天然居“紫藤花”议事会的成员,天然居“紫藤花”议事会是由小区内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能人和热心人成立的社区自治团队,议事会建立了“反馈—沟通—监督”的社区自治管理机制。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马利洋一直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工程的建设提出意见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辅助监督施工方按照质量要求实施,最终做出了质量优异的小区路面。


施工后的道路

做好细致服务,让民生工程更有温度

在历时几个月的工程期间,小区车辆进出、停放有序,居民能够正常散步锻炼,整体环境整洁。整个施工期间没有一起12345投诉工单,这一切的背后在于“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齐心协力,用“力度+温度+深度”助力民生工程的实施。

天然居小区由于面积体量小,原本的施工方案是整体施工。为了减少施工对小区内居民生活的影响,园南三村居委、天然居业委会与施工方一起沟通制定了新的施工方案,把小区分为多个区块,分块施工,这样小区内停车压力得到缓解,对小区居民的生活也没有大的影响。同时,与施工方沟通借助本次项目,对小区内局部绿化、部分路面进行优化升级。3号、5号楼路面有断层沉降,路面重新铺设后平整没有坡度;8号、9号楼前在绿化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了绿化方位,使得原来楼前机动车横停改为竖停,这样一下就增加了3个车位,缓解了居民的停车矛盾;7号楼旁停车位地势低、积水严重,通过本次工程增加新的排水管道,彻底解决了一直存在的积水问题。



小区内车位

天然居小区锐翔上房物业通过“满意物业”的创建,建立了良好的“智”度运行机制。在日常管理服务中积极回应解决“三驾马车”联席会议、楼组长微信群、天然居“紫藤花”议事会提出的各类问题。针对施工期间存在泥土散落、尘土飞扬的情况,物业公司增加道路清扫班次,调拨洒水车、喷雾车进行清理作业,保证小区道路开挖中的整洁,降低了施工期间对小区环境的影响。由于部分道路开挖,路面停车位减少,施工期间物业保安一直在小区内巡查,引导临时车与业主车错时停放,消除了小区每日车辆进出停放问题。物业公司从“要我服务”到“我来服务”意识的转变,主动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问题,让民生工程做进了社区居民心中。

据悉,长桥街道将继续以民生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党建引领下,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让居民感受到他们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监督者,让民生建设不断融入民意和民智,真正让民生工程惠及百姓。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