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会无奈感叹:“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看三公斤。”过年长胖似乎成了大多数人难以摆脱的“铁律”。众所周知,体重过大暗藏健康危机。节后归来,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的身材,采取健康行动了。那么,什么样的胖才是肥胖?如何科学应对日渐丰腴的体态?
01
假期的慵懒是长胖“温床”
回乡过年的大学生小悦假期还没过完,就发现自己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增重了近10斤(5千克)。她暂时放下了繁重的课业负担,选择了让自己更为慵懒的生活方式:熬夜刷剧、睡到自然醒、大鱼大肉、久坐不动。
控制不住自己往往难以控制体重。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不健康饮食(过多摄入高能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和饮料)、缺乏身体活动、精神心理压力大、不良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等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症密切相关。
另外,还有一些难以控制的因素。一些疾病和药物因素(库欣综合征等、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米氮平、曲唑酮、度洛西汀、阿米替林等以及肠道菌群失调)以及环境和社会因素(环境污染、以久坐为主的工作方式、拥挤的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如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社会时尚、政策导向等)也会影响体重。
既往已经证实,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此前,《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与21种重要疾病有关,包括心脏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而且,这些肥胖相关疾病相互关联。也就是说,出现其中一种疾病,就很有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或多种疾病,造成疾病累积,从而导致肥胖人群患多种合并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02
体内脂肪多或少会准确“识别”
36岁的小林本身体重超重,过年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应酬不断,节后体重涨了6斤(3千克)。由于担心自己成为肥胖人群,她选择到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以往我们主要参考体重质量指数。但不久前,《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个统一的、与临床相关的肥胖定义以及更准确的肥胖诊断方法。
报告建议,将体型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或直接测量体脂量)与体重质量指数结合诊断肥胖。报告指出,体重质量指数并不是体脂的直接测量指标,仅依据体重质量指数可能导致对体脂过多的错误分类和对疾病的误诊。
报告建议使用以下方法之一来确诊体脂含量是否过多(肥胖)及体脂分布情况:1.除体重质量指数外,至少参考1种体型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或腰身比)。2.不考虑体重质量指数,至少参考2种体型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或腰身比)。3.不考虑体重质量指数,直接测量体脂(如通过骨密度扫描等)。4.对于体重质量指数非常高的人(如>40),可以假定其实际存在体内脂肪过多。
报告提出了肥胖新分类,即临床肥胖和亚临床肥胖。临床肥胖定义为因体脂过多直接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的客观体征和(或)症状,或进行标准日常活动(如洗澡、穿衣、进食和自主排便)的能力显著下降的一种肥胖状态。诊断为临床肥胖的患者应被视为患有持续性慢性疾病,应接受适当的管理和治疗。亚临床肥胖是一种在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肥胖状态,虽然无持续性疾病,但未来发展为临床肥胖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癌症和精神疾病等)的风险高。
03
健康生活、合理治疗是肥胖“克星”
今年春节的超长8天假期,为了打破“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李先生把自己安排在了健身房里。从除夕到大年初七,平均每天有两个小时他都在这里度过。一些就地过年的人将健身等运动当作春节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体重控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采取干预措施,让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才是积极的应对肥胖的方式。肥胖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有效应对。
运动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主动运动是肥胖症运动干预的重要措施,包括力量抗阻训练、有氧耐力运动以及静态/动态等拉伸运动。1.力量抗阻训练。推荐力量训练,尤其是注重下肢和脊柱的稳定性训练;推荐自重抗阻训练,主要针对大肌肉群进行静态或等长阻力训练,如站立踮脚、贴墙站马步。静态或等长抗阻运动每次持续2分钟,运动12~15分钟;动态抗阻的力量训练建议每周2~3次。2.有氧耐力运动。在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150~42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每周进行200~30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骑车、游泳等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大肌肉群的运动。3.建议进行静态/动态等拉伸以增强身体柔韧性。每周2~3次,静态拉伸每次持续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
饮食方面,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
药物和手术治疗方面,目前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症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对于手术治疗,近日发布的《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3年度报告》指出,减重手术是确切而持久的治疗方式,对体重减轻和改善相关代谢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不过需要明确的适应证。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