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雪地里趴了三天三夜,脚啊手啊都是麻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啥事也不晓得了。”
15岁入朝作战,16岁参与长津湖战役,零下40摄氏度,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严重的冻伤,四肢的截肢,雪水充饥,炮火洗礼。
10多次轻生自杀的念头,也才不过17岁年纪。
如今91岁的年纪眼中却满是坚毅: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战斗到底!
那些年,周全弟又是怎么过来的?
一级伤残军人
“那时候就是相信毛主席,国家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什么好怕的。”
即使如今回忆起当年战争的惨烈,周全弟眼神终是坚定,沉静安详,没有双臂,下身也是两条绑在一起但空荡荡的裤管。
如今的周全弟91岁了。
周全弟是四川人,是家里的老幺,家境的贫困却也令父母清楚,汲取知识的重要性,而年纪最小的周全弟也便成为全家的希望。
举全家之力送周全弟到私塾读书,然时局的动荡,不过15岁年纪的周全弟便参军入伍,随后成为志愿军将士的一员。
那是1950年,美军的肆意突破战争的红线,威胁我国领土安全,朝鲜战争爆发后,周全弟便跟随部队匆忙踏向鸭绿江。
1950年的10月,这年的朝鲜却是遭遇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行军大半个月,到达长白山脉南麓长津湖地区军事要冲黄草岭,而周全弟等人面对的却是美军的王牌部队海军第一师与美军第七师31团。
战士的薄衣,极寒的天气,蹲守的埋伏点,冰雪充饥,为了埋伏到位,将棉衣棉裤反着穿,将白色的棉布暴露在外,贴身的却是一层薄布。
一动不动,三天三夜,零下40摄氏度,当第四天冲锋号响起,周全弟的四肢麻了。
“当时啥子也不晓得了,动也动不得,一点感觉都没有。”
本以为只是一个姿势埋伏太久血液不流通而已,殊不知,低温的天气完全夺去了周全弟的四肢。
那年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它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悲壮的战役,同时令后来幸存的美军赞叹于中国战士的能力。
极寒的天气,零下40摄氏度的温度,冻僵的手指,无法扣动枪栓的动作,装备齐全的美军都无法忍受,但冲锋号的响起,却惊现大量身穿薄衣的中国将士。
甚至有三个满编制连队活生生被冻成冰雕,只为埋伏在其中以阻挠美军的攻势。
而周全弟甚至能够算作其中幸存的一个。
虽留有一口气,但周全弟却是痛苦,失去的四肢,无法奔赴的战场,身体与内心的折磨,周全弟又是如何走过那段悲痛的日子?
传承红色基因
16岁的年纪,失去四肢,即使周全弟被及时送往医院,得到的答案却是已经感染坏疽,若是想要活命必须截肢。
没有麻药、双手从前臂处截除,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周全弟活下来了,但恼怒于自己不能同战友一同上战场的身体。
“想了结生命”成为这个16岁战士对自己的“洗脑”,一辈子躺在床上度过一生是医生的忠告。
10多次自杀轻生的念头,周全弟也不过才17岁。
17岁,没有四肢,1951年,周全弟被送往华东教养院,除去心理上的折磨,身体上的疼痛却是刚刚开始。
如何走路,如何吃饭,如何上厕所,用“断肢”练习成为周全弟活下去的关键,在断肢上用绳子缠绕调羹吃饭,却是吃一半撒一半,摇“断肢”走路,每次都是满身大汗。
为了方便将衣服的纽扣全部改为按扣,从前生龙活虎的少年,如今却要重新经历“自理关”,断肢洗脸、断肢洗衣、断肢点烟......留给十几岁少年的终是只有“活下去”。
1953年,19岁的周全弟被送往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虽然学会如何生活,但不想麻烦党却是这位将士的心愿。
尤其是想到自己的战友,周全弟立誓要学会完全的自理,不为党添麻烦。
周全弟开始练习写字,虽然学会用断肢煮饭,但写字却也是一大难关,“就是要学会”成为周全弟的“执念”。
以钢笔缠绕断肢,乱码的字体,咬紧牙关的用力,额头间的汗水,钢笔一个一个的跌坏,周全弟一个一个的艰难拾起。
断肢因为缠绕钢笔的血液不流通,肢体的发痛,跌坏了30多支钢笔,不间断的练习一年,终是达到一定的板正字体。
但周全弟不放弃,开始用断肢写毛笔字,双手断臂,紧握毛笔,胳臂上的茧子,这一坚持便是六十多年,不少毛笔字更是得到书法大赛的认可。
没有给党添麻烦是周全弟这些年努力生活的坚持,找到人生价值是周全弟这些年努力找到的方向。
几十年的努力,是积累2000幅书法作品的成绩。
以自己的经历阐述中国将士的坚强意志,周全弟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职责,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即使如今已经91岁高龄,提到为国奉献,这位老兵是始终高喊: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战斗到底!
2024年7月,周全弟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依旧是坚挺的敬礼姿势,轮椅下是绑在一起宽松的裤管,但提起党,提起人民,周全弟的眼中却始终写满坚毅: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会为党和人民继续“冲锋”。
参考资料: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丨周全弟:只要心脏还在跳动,我就会为党和国家继续“冲锋”
海军某部万里连线“冰雕连”老英雄周全弟——中国军网
“中国保尔”身残志坚书传奇 ——记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