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月6日,新年伊始,菏泽以一场“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从强改革之志、谋创新之举、扬改革创新之风到提改革创新之能,为全年发展开篇定调。这场大会不仅是对未来发展的擘画与展望,更是一场立足实际、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为菏泽实现“后来居上”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回首过去,菏泽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2024年,菏泽218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184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稳步推进,86项改革揭榜事项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这些亮眼的成绩,是菏泽在改革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奋进的有力见证,也为菏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要抓改革?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今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菏泽坚定不移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多维度的深刻考量,承载着这座城市破局突围、后来居上的殷切期望。

改革改什么?改的正是那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思维观念以及方法路径。省“新春第一会”提出的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能源转型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切中菏泽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与关键环节,成为前行道路上的“必答题”。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达成后来居上的目标,菏泽必须立足实际,拿出敢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新的非凡勇气,全力以赴,攻克改革难题。

以改革破局,从传统产业转型到新质生产力培育。菏泽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如何让“老树发新芽”成为关键。大会上提出“链条化、数智化、品牌化、国际化”四化并举的路径,直击传统产业痛点。例如,鄄城人发产业借鉴青岛平度转型假睫毛的成功经验,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探索传统产业升级的“菏泽模式”。而曹县汉服产业则通过品牌化战略,与高校合作孵化设计人才,打造出“新中式”文化IP,成为县域经济逆袭的典范。这些案例表明,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立足优势、精准补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以开放突围,从“十字枢纽”到向西开放桥头堡。菏泽地处四省交界,区位优势显著。大会上提出深化外资外贸体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尤其是以曹县为突破口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释放出融入“双循环”格局的强烈信号。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监管仓、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等举措,菏泽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胜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如“与客商交流使用普通话”等务实要求,体现了菏泽优化营商环境的诚意与行动力。

以民生为本,从兜底保障到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的核心是惠及民生。菏泽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切,提出“提品质、兜底线、促均衡”的民生改革框架。例如,通过职业教育与终身技能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同时,社会治理领域的“四源四进”模式、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等创新实践,展现出菏泽在风险防范与基层治理上的系统性思维。这些举措既回应了群众期盼,也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社会稳定根基。

以民企添翼,从“店小二”“合伙人”服务到青年企业家担当。民营经济贡献了菏泽60%以上的生产总值,是改革的重要受益者与参与者。大会提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政务理念,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为企业减负增效,释放出尊重市场规律的清晰信号。而表扬杰出企业家、支持“企二代”接班的举措,则传递出菏泽对民营企业梯队建设的重视。青年企业家以创新思维勇闯新路,传统企业以“智改数转”提升效能,政企合力之下,菏泽民营经济正迈向更高能级。

菏泽的改革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从传统产业转型到开放格局重塑,从民生福祉增进到民营经济赋能,菏泽的每一步都紧扣实际、稳扎稳打。正如会议强调的,“爬坡过坎”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与“久久为功”的定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菏泽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着后发地区逆袭突围的新篇章。

(大众新闻记者 王兆锋 赵念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