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记者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泰心医院”)获悉,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泰心医院2025年天津市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康复出院。一场关乎生死的生命保卫战,为一名生命垂危的患者开启了新生,在团圆佳节点亮了一盏团圆灯火。

绝境逢生开启生命接力

河北省43岁的齐女士(化名)饱受心力衰竭折磨长达11年。多年来,胸闷如影随形,她辗转于北京、唐山多家大型医院,却始终无法摆脱病魔的纠缠,病情不断恶化。临近春节的前一个多月,她的状况更是急转直下,每吸一口气她似乎都要耗尽全身力气。

在泰心医院,齐女士被确诊为肥厚型失代偿型心肌病,全心衰竭,心功能降至IV级,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不足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医疗团队虽然已经为她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帮助其疲惫不堪的心脏减轻些许负荷,但齐女士的情况依旧岌岌可危。多学科团队评估确认,尽快接受心脏移植是其唯一生机。1月9日,COTRS系统传来供心匹配成功的消息,为在生死边缘挣扎的齐女士带来了生的曙光。泰心医院的医护团队迅速响应,紧急集结,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就此拉开帷幕,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稳步展开。

成功手术 续写生命奇迹

在生命与时间的竞速中,泰心医院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挑战——首次实施远距离接供心的心脏移植手术。供心所在地与泰心医院相隔甚远,跨省运输距离达1300公里。心脏移植手术,分秒必争,供心运输时效和质量关乎成败。这1300公里距离承载着患者生的希望,也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即使困难重重,但一场温暖而震撼的生命接力也火速开启。当地医院与OPO积极配合,民航部门迅速响应,深圳航空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交警部门精心规划路线,保障以最快速度运送供心。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如同坚实的后盾,为这场生命接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1月10日傍晚,供心到位,心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在刘晓程院长的带领下,医护团队紧密协作,在无影灯下稳健而精准地确保每一个步骤的精准实施。供心成功植入,顺利复跳,标志着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了解,“冷缺血”时间越短,接受移植患者的预后效果便越佳。在各方紧密配合下,这次转运的供心冷缺血时间仅为5小时40分。



手术顺利完成后,令人惊喜的康复进程接踵而至。术后不到24小时,齐女士就顺利脱离呼吸机和IABP的辅助,拔除了气管插管,循环稳定。术后36小时,她就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开始下地康复锻炼了。她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这一奇迹般的康复进程不仅是患者顽强生命力的证明,更是泰心医院多学科医疗团队技术水平的体现。



多学科团队专业的协同作战、悉心照护与齐女士的积极配合,形成了强大合力。术后18天,在蛇年新春到来之际,齐女士康复状况良好,顺利出院,与家人共赴新春团圆之约。

记者手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创造生命奇迹的“战场”上,刘晓程院长的身影尤为令人动容。他不仅在齐女士的心脏移植手术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更是在多场手术中连续作战,马不停蹄地守护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就在这次心脏移植手术前一天,刘晓程院长正在南京儿童医院亲自主刀带教,为一名心衰患儿实施全国首例儿童双心辅助植入手术。这是一场同样关乎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术,刘晓程院长全身心投入其中。当天20点,手术结束,但由于患儿病情严重,术后险象环生。刘晓程院长顾不上休息,与团队成员连夜会诊,从1月10日凌晨2点一直到6点,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终于使患儿脱离危险。



一夜未眠的刘晓程院长,还来不及休整,便在医者使命的召唤下,火速从南京赶回泰心医院,赶在珍贵的供体抵达之前,争分夺秒地踏入手术室,以充分的准备展开下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不辞辛劳,不舍昼夜,刘晓程院长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他的付出和奉献,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为全体泰心人树立了榜样。这是泰心医院成功完成的第18例心脏移植手术,再次彰显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救治领域的技术水平,也为众多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心衰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来源:津滨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