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今日,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诺华(“Novartis”)申报的[225Ac]Ac-PSMA-617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225Ac]Ac-PSMA-617(AAA817)是一款靶向 PSMA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正在开发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关于AAA817
AAA817是诺华目前在研核药中进展最快的药物之一;在ClinicalTrials网站登记的临床2/3期试验显示,该药物正探索用于在已接受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和紫衫烷类药物治疗,且在接受177Lu-PSMA治疗期间或之后仍出现疾病进展的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疗效,预计将入组432名患者。
关于RDC
RDC是一种将精准靶向分子 (单抗或多肽/小分子,Ligand) 和强力杀伤因子 (核素,Radioisotope) 用连接臂 (Linker) 螯合剂(Chelator)偶联在一起而设计开发的药物形态;得益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RDC可实现高精度诊断及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不易耐药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核药靶向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RDC的结构类似于ADC 药物,据简一生物官方公众号,RDC 机制为利用抗体或小分子介导特异性靶向作用,将细胞毒性分子或成像分子如放射性核素递送至靶位置,从而将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线集中作用于组织局部,在高效精准治疗的同时降低全身暴露对其他组织造成的损伤。核素带来的放射性射线所产生的能量可破坏细胞的染色体,使细胞停止生长,从而消灭快速分裂和生长的癌细胞。
ADC与RDC对比
根据靶向配体的不同,可细分为抗体偶联核素药物(ARC)、小分子偶联核素药物和多肽偶联核素药物(PRC),其中多肽偶联核素药物是目前的热门研发方向。
三类RDC药物类型
RDC 具备诊疗一体的优势,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双赢。在诊断层面,通过连接诊断核素进入人体,利用分子影像方式监测诊断试剂及其靶点结合的位置,这也就意味着看见其靶向需要治疗的肿瘤位置;在治疗层面,同一药物结构加载治疗核素后,相应治疗核药仍然会结合到上述诊断试剂结合的肿瘤靶点上,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具体优势包括:
机制方面:核药依靠直接的核素内照射,可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抵抗的耐药机会。
靶向配体:除了大分子的单抗以外,还可以是体积更小的小分子或多肽等,更容易让RDC 通过渗透作用深入肿瘤内部,更不容易产生耐药。
根据BBC Research数据,202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93亿美元;虽然当前诊断性核药占主导地位,但未来随着治疗性核药审批流程的不断优化,临床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治疗用核药陆续获批上市,预计全球核药市场在2022-2026年复合增速为11.6%,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其中,诺华的代表性药物Lutathera和Pluvicto自上市以来市场表现强劲,2024年销售额分别达到7.24亿美元和13.92亿美元。
根据肽研社数据,2019年我国核药市场规模达61.5亿元,相较2015年增长了70%,2020年和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国内核医学诊疗在国内的渗透率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随着临床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核药市场预计未来能保持快速增长。
关于前列性癌
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中出现异常细胞,异常细胞可能不断增殖扩散至前列腺以外的地方,局限在前列腺内的癌症称为局限性前列腺癌,如果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器官/淋巴结/骨骼,则称为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大多数前列腺癌生长非常缓慢,大约95%的男性在诊断后至少可存活5年。
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达13.42万人,死亡病例数4.75万人,而早期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比例在国内呈现出相对不均衡性,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我国前列腺癌初诊病例以临床中晚期居多,临床局限性病例仅为30%,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2013年-2015年期间我国前列腺癌年龄标化5年生存率从53.8%上升至66.4%(以美国参照,被诊断为早期前列腺癌的男性5年生存率超过99%)。
在晚期前列腺癌疾病进展中,依据临床状态、生物学特征等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如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群体,临床治疗手段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目前,前列腺癌激素疗法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包括雄激素剥夺疗法(ADT)、雄激素合成抑制(如醋酸阿比特龙)或新型内分泌治疗(NHT)。
关于诺华在核药的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诺华布局的放射性药物约三十余种。
参考资料
1、CDE官网
2、平安证券
感谢关注、转发,转载授权、加行业交流群,请加管理员微信号“hxsjjf1618”。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