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趸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存在:视无数次虐他们的人为慈父,把帮他们大忙的人视为仇敌——正所谓帮小忙有恩,帮大忙有仇;谁欺负他们,他们就关心谁的利益,谁的文字令他们感到痛苦,他们就一篇不落地天天去读。

谁的观点超出他们芝麻般大小的脑仁的理解能力,他们就将谁视为天敌并恶毒地诅咒。

下面是某俄趸昨天到我公众号后台发的私信和我的回复。



没过多久,我的文章《马斯克欲对乌釜底抽薪,川普提出搞笑援乌条件;兼析其为何助俄压乌》被举报“违规”删除了——不用说,是俄趸干的。

早在去年,就有俄趸给我发私信,用非人类语言辱骂后表示将举报我的每一篇文章。事实上,至少有数十只这样的臭虫每天都举报我的文章。

因为除了辱骂和举报,俄趸们什么也做不了——他们既没有写文章与我辩论的能力,也完全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时候,我真可怜这些可怜虫——明明读了之后很痛苦,却又忍不住要来读——何苦来!

上天只给了俄趸们芝麻大小的脑仁,他们却想用它来看懂世界。于是,俄趸们不可救药地陷入了逻辑混乱。

这不奇怪,因为他们的慈父就从来没有逻辑自洽过。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提到,泽连斯基在接受英国记者摩根采访时表示,当年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放弃核武、导弹,前提条件是得到美国等大国的安全保护;如果你们拒绝提供援助以保护乌克兰的安全,那就把核武和导弹还给我们。



请问:这话有任何逻辑问题吗?

泽连斯基的逻辑再完美,也难不倒克宫——毕竟克宫的智商比俄趸要高1万倍。

昨天,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接受俄国宣传机构的宣传人员采访时称,泽连斯基关于核武器的想法“近乎疯狂”,理由是国际社会存在“核不扩散制度”。

佩先生的这番话,至少有两个致命的逻辑缺陷——

其一,国际社会有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的制度,佩先生们为何不遵守?正因为他们不遵守,泽连斯基才有了关于核武的想法。

其二,“核不扩散制度”是手段,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佩先生强调手段,却把目的扔到了爪哇国。事实上,破坏和平与安全且一而再、再而三发出核威胁的,恰恰就是佩先生们。

既然提到国际制度,就该遵守所有的制度,而不是对自己有利的制度大宣特宣,对自己不利的视同不存在。

我可以大胆地预言,最多再过3个月,佩先生们又要发出核威胁了。

因为他们常规战争的能力正一天天地被削弱!

乌克兰军方发布消息称,俄军进攻的强度已明显下降,2月4日这一天,前线总共只发起了87次进攻,此前平均每天进攻150次左右,最多的一天进攻了大约230次。

并且,因为大量坦克、装甲车被摧毁,现在已经不再进行大规模装甲袭击了。



最近一次的大规模装甲进攻还是2024年4月的某天,他们出动了近40辆装甲车,陷入雷区后大多被摧毁。进入2025年,3辆以上坦克的进攻已经是罕见事件,俄军进攻时常常乘坐轻型车辆、摩托车、高尔夫球车,甚至骑着两轮电动车或者徒步。

除了因为坦克、装甲车的产量远低于被摧毁的数量,还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是——因为乌方对其前线能源基地的袭击,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油料给装甲车使用了!

如果说现阶段有谁迫切需要停战,肯定不是乌克兰。

美国的所谓“和平计划”,实际上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佩先生表示,俄美接触近期正在“加强”,双方正在“按照各部门的思路”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彭博社2月5日报道称,美国“可能于下周提出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计划”。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2月14-16日召开,预计约有6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0位部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

川普“和平特使”凯洛格将参加会议。



凯洛格本人发帖说“我很高兴宣布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届时他将提交川普政府结束俄乌战争的计划。

媒体推测该计划将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冻结战争,二是俄方所占乌克兰领土保持不确定地位,三是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根据俄乌两国释放的公开信息,我估计双方在前两项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分歧点在于第三项:向乌克兰提供什么样的安全保障?

如果相关措施主要只是一纸协议,不能保障乌克兰免受再次进攻,那乌方肯定不接受;保障措施足以抵制今后俄方可能的进攻,那俄方也一定会拒绝。

从这个角度看,川普想的停战计划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世界真是奇妙——80多年前的慕尼黑会议给侵略者开了绿灯,现在又要在这个地方开会,帮助侵略者苟延残喘。

在14日的慕尼黑会议之前还有一个重要会议——2月12日,援乌抗战联盟将召开“拉姆施泰因峰会”。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拉姆施泰因峰会”不再由美国主持,而是由英国担任主席国。

这个细小而微妙地变化再次说明:欧洲已经做好了失去美国援助的准备。

自川普上任以来,美国对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全部都是拜登时期的余额,新政府尚未就对乌援助进行讨论。

美国会继续提供援助吗?

泽连斯基的公开回答是: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

我想说的是,无论有没有美国的援助,乌克兰都将继续战斗,并且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是胜利的道路更加艰难而已。

最后,我向坚持读我文章的俄趸提个建议:为了你的心理健康,别再读我的文章了,这里不会有你所期待的“好消息”,你只会看到对你而言的“残酷”事实。

我之所以给“残酷”加上引号,是因为乌克兰胜利后带来的光,也会照在你的身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