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俄乌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还未显露出即将结束的迹象。这场战争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已经到了输不起的地步。
自俄乌开火伊始,俄罗斯方面便不断通过正常征召、合同兵招募以及吸引志愿者等方式增加部队人数。然而,这些努力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俄罗斯媒体的报道来看,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谢·朱拉夫列夫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想法,在必要时,全国动员20万到40万人。
他还表示,现阶段俄罗斯的后备力量仍然充足,无须采取额外举措。为何要如此厚积薄发?原因并不简单。“敌人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这是朱拉夫列夫的担忧,说到底,俄罗斯此举应对的,可能是来自北约的决战。
俄罗斯如今强调动员计划并非为了发动新的攻势,而是提前为可能的最坏局面做准备。可以预见,如果北约真的出兵,那将是对俄罗斯的直接威胁。虽然就目前形势来看,北约采取军事干涉行动的可能性较低,因为它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
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们:对于俄罗斯而言,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以应对北约的任何动向,是其看似咄咄逼人的一种底线维护。而在另一边,北约也非铁板一块,对于是否出兵乌克兰同样犹豫不决。这种彼此间的僵持与顾忌,使得战争如同停滞的浪潮,积蓄着能量,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巨大的漩涡中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显然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希望微乎其微。面对此番不利局面,泽连斯基依旧扬言:“若乌克兰十年后才能加入北约,那就赶紧给我们输送核武器,给我们百万人的军队。”这种言辞虽有白日梦般的激进,却揭示了其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但问题是,这么大的赌注,有谁敢真正去支持呢?核武器的诱惑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而言,确实是巨大的,但其后果想必泽连斯基也清楚,再加上国际社会的制衡,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而另一方面,乌克兰甚至面临自己的核武器梦想被无情地打破。试图将民用核电站技术转化为核武器级别,这不仅过程复杂而且异常昂贵,这其中的艰难程度,恐怕已超过泽连斯基原先的想象。
从眼下的形势来看,俄乌战争的前景仍是扑朔迷离。俄乌冲突不仅是两国之间的抗争,也是全球力量重新洗牌的一部分。无论哪方获胜,战争的代价都将是巨大的。
同样,对于北约而言,这是一项艰难的平衡艺术。对俄罗斯的干涉将导致另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而袖手旁观也可能导致乌克兰的彻底失败,更可能在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