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日前,从永济市文物局传来消息,当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处金代摩崖石刻。该石刻刻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记载了金代时期柳隐山谷的一起修路事件。
据了解,新发现的这处摩崖石刻位于虞乡镇石佛寺村南柳隐山景区,这里也是柳宗元祖茔所在地。这块石刻镌刻于峡谷内坚硬的岩石峭壁上,高1.2米、宽1.5米,全文楷体,遒劲有力,能够辨识出的有41个字,内容为:“大定十五年五月郭下冯安为此累扑飞人为首修并上下数处记。□□□□□□□□□□。助功人杨三吕郎石匠义门三家尚博。”
柳隐山景区位于永济市虞乡镇石佛寺村南中条山内,是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五老峰东部主要旅游干线一部分。这条山谷奇石林立,瀑泉飘逸,清流激湍,景色秀美,沿途有许多原生态山水峰石文化景点。据称,这里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祖先及其后裔的隐居之地,故名“柳隐山”。相传,柳氏河东始祖柳安离开山东曲阜举家曾隐难于此山,唐时武则天执政,柳门为官者被陷害,离京归此潜隐。唐永贞年间(805年—806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运动失败,柳宗元同亲族同样避难于此。宋代司马光游此作诗《柏梯寺》:“鉴石开蹊峻,登崖置阁危。笑谈空谷应,步武白云随。众壑如翻浪,邻州若布棋。何当随棲隐,身世两相遣。”据统计,永济市沿中条山一带的山谷中先后曾发现十余处摩崖石刻,目前在永济市风栢峪山谷中有4处,神潭大峡谷2处,分别为宋、元、明、清时期所留,内容多为记载修筑山路、栈道等内容。
永济市文物局、四普办工作人员王晓玫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古代,永济境内长达110余里的中条山隔断了山南面的芮城县与山北原虞乡县、永济县等地,为了加强联系或便于管理,人们就在许多较平缓的山谷中修筑了许多山路,当然多是官府行为。柳隐山的这处摩崖石刻,就是记载了金代的一起修路事件,对研究宋金时期中条山通往芮城的道路修筑情况和风土人情,以及永济市原虞乡县一带的历史变迁情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