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区聚焦“三新”、抓实“三量”,加速构建以大健康、循环经济、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沿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


回首一年来,静海全区上下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坚持优传统、育新质并重,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团泊湖畔,大健康产业“枝繁叶茂”,新质产能蓬勃涌动。

前不久,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合作示范区”)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大健康根脉越扎越深、越扎越广。

协和(天津)留学人员创业园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与产业化平台正式上线,北京轻盈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轻盈医疗项目落地……团泊科创园区充分利用大院、大所、大学等优质资源和科研平台、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产业业态,加快大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增量项目引育,凝聚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合力。

遥望子牙河畔,循环经济产业焕新升级,绿色生态发展的靓丽名片也为静海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并努力探索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子牙模式”。

如今,155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集聚在这里,年处理加工各类再生资源能力近千万吨,每年可向市场输送再生铜、铝、钢等重要资源达150万吨。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引领

去年9月,龙创恒盛实业有限公司建设静海首家智慧工厂,借助静海区科技局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与大院大所的“互动感”更强,研发更“合拍”,企业各类创新成果频频“上新”。

一年来,静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见行见效。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在数智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和瞪羚企业等不断涌现,爱玛总部等121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56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投资增长33%,建成8家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绿色工厂,创新主体的“科技浓度”日益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涌流”愈发澎湃。

静海,满载机遇与未来

2025年,静海将抢抓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优势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重点企业投资、更多专业人才集聚、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中宏网

一键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