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内容整体制作水准普遍提高,充分满足观众需求,但造成精品供给饱和,导致行业创新更难,现象级出圈爆款愈发难出。
作者 | 王珊珊(北京)何婧(北京)
这个春节,听花岛有了入行短剧以来最强烈的危机感。
这家公司曾于去年推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出圈大爆款,内容能力以及制作投入在行业内过去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同行的迭代速度比想象更快,制作精良的优势不再明显,一向笃定的公司负责人在电话里笑称,「我已经炸了。」
一共有多少部短剧在春节档期上线?粗略估计约有2000+部。
抖音小程序剧与端原生剧在数量上占大头。据DataEye-ADXray统计数据,春节前期每日上线短剧超百部,预计有约近2000部在春节前后上线。
更高调的是,各大头部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过年看短剧」专区,包括红果短剧、抖音、快手、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央视频在内的多家长短视频平台,以及小红书、百度、淘宝、美团、拼多多等去年上半年入局的平台,所有短剧片单加起来约超过400部,其中大部分为免费观看。
这个数字只是粗略估计,其中有非独家多渠道分发的未去重,但已经足够非常直观地说明,这个春节档的短剧供给达到了非常饱和的程度。
2024年至今,整个短剧大盘的天花板仍在持续走高,行业格局尚有不确定性,整个文娱内容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无法坐视从这个流量分口赛道上掉队。各大头部平台都在卯着劲进一步抢占市场占有率,或者借助这个内容入口获得用户拉新与粘性。
与之相对的是,大量背景不同、规模各异的短剧制作团队都在努力抓住这段平台投入的窗口期,进一步探索短剧的上限,其中既包括提高制作水平,也包括免费模式带来的商业化可能性。
相比供给数量的井喷,对于听花岛这样专攻女频精品赛道的一线厂牌,更加焦灼的是同行的迎面直追。「一年前还是顶配的制作标准,如今已经成了行业标配。」
过年期间,我们自己刷剧的最大感受就是,女频短剧普遍更「好看」了,尤其是古装短剧,男女演员的颜值与服化道的精良程度,乍看起来甚至不输一些横屏作品。
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制作水准的普遍提升,再加上大量上新导致的注意力分散,甚至有评论觉得这事一个虎头蛇尾的短剧档期,因为并未有如同《我在八零后当后妈》那样能够的热议爆款出现。
然而,关于这一点,或许我们更该冷静下来问的是,我们应该用什么维度来判断短剧行业的发展阶段?短剧用户是否追求像电影、长剧那样的绝对注意力焦点?
春节期间,我们与短剧内容厂牌听花岛、冬漫社,柠萌影视旗下好有本领、短剧演员姚冠宇交流,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从过程看,这个高调的短剧春节档都有哪些挑战极限的故事?从行业底层逻辑看,各大平台的目标及打法有何不同?从结果看,如何看待所谓没有现象级爆款,更重要的是,如何解读2025年整个行业的机遇与瓶颈?
行业顶配成标配
春节档前夕,柠萌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好有本领」负责人安迪明显感觉到,「横店又火过来了」。
过去一年,随着各地短剧拍摄基地的搭建,短剧剧组开始外溢向二三线城市,郑州、西安、成都等城市纷纷上桌,横店一度又重新变回横店。
但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一批短剧剧组前来拍摄春节档项目,横店的群演、工作人员等都要靠「抢」的,主演演员的档期更是难约。尤其是到了1月初快过年的时候,横店几乎都抢不到人了,「所以都是要拼制片、拼团队,包括过往建联的关系等等。」
听花岛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古装题材是听花岛最擅长的类型之一,横店的位置早早被订满,甚至公司内部团队之间都在「抢」场地。
而此前听花岛负责人最引以为傲的制作精良,当团队来到横店拍摄时,也惊讶于同行的迎面追赶,「我很少感受到被行业卷成这样的。」
听花岛原本对自家的制作水准非常笃定,以古装短剧《慕雪倾城》为例,在服化道上对标《琅琊榜》,有两个制作细节的高投入,一是要服化组找到最好的貂皮,把服装质感提上去,另一个则是造雪,做出沉浸式的情绪氛围感。
但是,横店短剧剧组的实际情况令人惊讶。「每个组都穿很好的貂,都在自己造雪。」听花岛感受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甚至要求妆造团队,以后不能再直接对标任何长剧,要发明出电影、电视剧团队都没做出的妆造,「真的太卷了」。
作为2023年入局短剧的演员,姚冠宇对于剧组的制作水准提升同样有切身感受。
大年初三晚上,姚冠宇正在忙着给自己主演的《帝凰业》做直播宣传,这部古装竖屏短剧拍摄期间,他观察到短剧剧组人数从原来的30人到现在的50至60人左右,灯光器材变得更多,「服装明显看着更贵」。
姚冠宇曾在长剧《卿卿日常》《如月》中饰演过配角,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拍摄短剧,凭借《恋夏的故事》《共你揽晴空》《 暧昧失温》《 够野》收获了一批粉丝。2024下半年,他的工作几乎无缝衔接,前一天杀青,后一天进组是他的常态,一个月最多能拍4部短剧,一直拍到年二十九晚上杀青。
短剧行业熬夜超负荷工作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在春节档前这个最忙碌的时间。
大年二十八,冬漫社创始人汤明明还在与团队一起反复调试《重返90之内衣女王》的后期制作。
这部复古年代剧的制作成本达到数百万,为了让画面更好看,以及剧组工作的天气更舒适,外景选择在广州拍摄,代价就是各类费用比横店要贵1.5到2倍。
后期环节更加令人焦灼。团队发现女主演的声音偏温柔,与「爷们儿」的搞钱女主人设不符合,因此想要用配音来弥补,但发现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度欠佳,留下一些遗憾。
在汤明明看来,短剧的剪辑是短剧里普遍重视程度不够高的工种之一。《重返90之内衣女王》追求的是「癫剧」喜感,很多场景要达到爆笑而不尴尬的效果,剪辑需要推翻了好几次,反复调试。
平台的差异化诉求
短剧行业制作标准普遍拉高的背后,是各大平台将春节档视作用户拉新与维护粘性的重要时间节点,纷纷愿意投入成本来押注内容。
而基于原本各自的平台性质与用户画像不同,各家平台对于短剧业务的目标诉求有一定差异,因此具体的步调节奏与内容标准都不尽相同。
红果短剧正处于用户拉新、持续抢占市场占有率的上升期,对春节档的筹备非常积极,是启动最早的平台之一。听花岛短剧负责人告诉《新声Pro》,红果从去年9月就开始陆续与一线制作方敲定合作,其它平台11月找来谈合作的时候,公司的生产力已经都被预定出去了。
根据《新声Pro》了解的信息,红果春节档期间的分账系数比平时更高,推广资源也更优质,这对于内容团队意味着更大的试错空间。听花岛表示拍摄周期从过去的8至14天增加到现在的18天左右,单部制作成本普遍上涨1.5至到2倍,除了自身对于创新的追求外,还因为红果短剧的制作时长要求更高。红果有一个硬性要求是全剧时长超过100分钟,且分账指标会看重完播率,这比听花岛过往的付费短剧的时长要多一些。
然而,从结果来看,听花岛今年在红果上线的5部短剧声量未达到去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那样的现象级效果。
不止听花岛,实际上红果短剧上线以来,尽管平台整体声量持续走高,但还未曾从站内诞生过单部现象级爆款。这一定程度上与红果短剧注重多元个性化的推荐机制有关,红果APP内部虽然会显示热力值,但不提供热度榜单,每个用户的首页推荐内容都不一样。
此外,红果短剧的春节档片单注重题材的多元差异性,在女频言情已经吸引到一二线年轻女性用户的基础上,特别鼓励男频内容。这样的内容策略显然是为了尽可能地拉新不同身份背景的用户,进而推动DAU进一步捅破天花板。
好有本领今年在红果短剧上线了3部免费短剧,热度表现最好的是红色题材重点项目《重回1944:我在东北打鬼子》,这部的题材方向与红果团队提前对齐过,以确保在其它同期作品中有独特性。
与之不同的是,抖音延续一贯的品牌定制剧模式,邀请一线影视公司及传统影视剧明星加盟,在题材上更侧重于当下的社会性话题,以期配合品牌调性达到社交平台发酵传播的效果。
其中流量表现最好的是倪虹洁主演的丸美品牌定制剧《夫妻的春节》,截止目前播放量突破3亿。这部短剧由完美世界影视旗下的短剧厂牌「完美宣言」制作,此前2024年春节档的10亿播放量爆款短剧《大过年的》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此外,还有大量付费短剧通过抖音小程序即端原生上线,有很多会同步其它渠道同步上线,也有可能同步免费上线红果。
一批不同属性的互联网平台在春节特别开辟短剧专区,其中包括宣布要做短剧已久的小红书。小红书去年11月正式组建起短剧团队,在3个月时间内筹备百部短剧填充春节内容,其中大部分是版权采买的老剧,16部是独家出品的新剧,由小红书负责品牌招商。
从集数时长与内容调性来看,小红书尚处于一个摸索的前期阶段,上线集数有8至16集的话题向短剧,也有50集以上的常规女频内容。冬漫社与小红书联合出品的《重返90之内衣女王》属于前者,是一部大女主年代爽剧,除了爽点和疯癫夸张的笑点,还涉及不少关于两性议题的直接讨论,比如避孕环等时代话题等等。汤明明注意到,小红书用户的分享讨论欲挺高,16集短剧截止发稿之日,已经近千万播放。
从受众群体来看,短剧有利于小红书进一步向新一线乃至三四线城市下沉其影响力。
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防御式」动作,几家长视频平台都同步上线横、竖屏短剧,普遍采用会员免费模式。
此外,长视频也在成为短剧合作方。由湖南广电旗下风芒短剧出品的《坠入春夜》就是小红书春节期间表现最亮眼的项目,获得超过4000万播放量。
2025年短剧行业的五个趋势
通过这个短剧春节档的表现,我们能够梳理出短剧行业2025年的几点趋势:
一、各大平台尤其是红果短剧的投入窗口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行业普遍估计还有一年时间,对于各大制作方来说是利好消息。
红果在过去一年内的迅猛增长首先得益于言情用户的庞大基数,并且突破了一二线的都市年轻用户群体,接下来如果继续突破,短剧题材将更加多元化,尤其男频的力度可能会继续加大。
二、短剧内容整体制作水准普遍提高,充分满足观众需求,但造成精品供给饱和,导致行业创新更难,现象级出圈爆款愈发难出。
在平台主导的局面下,「行业顶配成标配」有利有弊。
好处是全面拉高了春节档期短剧的平均制作水准,尤其是古装女频剧的质量提升,能够充分维系住主流言情用户的粘性。
另一方面,这样的局面打破了精品制作的行业壁垒,上新太多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加剧了打造爆款的难度。
实际上,从今年的春节档上线作品来看,内容制作可「卷」的空间看起来已经不多了。
因此,对于不同规模与背景的制作方来说,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明确目标。正如汤明明提及,要避免「被动精品化」,如果要增高投入,需要确定这笔投入能够对观众有用,最终应该反应在结算数字上。
某种程度上,按照电影及长剧的行业规则期待短剧生产头部爆款,本身就与短剧擅长新鲜网感的内容优势,以及创意平权的生产特质有所违背。
尤其是,不同观众群体眼里的爆款是不一样的。
三、没有出圈现象级,不代表没有「低调」的下沉赢家。
这个春节档到底有没有赢家?
从公开数据来看,由阅文短剧出品的《好孕甜妻被老公宠上天》很可能是今年春节档的最大爆款之一。这部短剧1月23日付费上线,7天总流水破5000万,刷新近期流水记录。它随后在红果短剧免费上线,截止目前的热度值已经超过7000万。
但这部剧由于题材偏「下沉」,核心用户不是一二线热衷于社交分享的年轻用户,所以远远未达到去年春节档的热议局面。
四、免费短剧宣发费用正在增长。
尽管免去了投流环节,但免费短剧的营销成本持续上涨,某头部短剧公司表示,公司内部有35个人的营销团队 ,这次春节档单部剧的营销支出在50万以上。
此外,抖音之外,小红书逐渐成为了短剧宣发的重地,随便搜索任一春节档期间的热门作品,都能看到大量营销物料的投放。
五、短剧档期化还将持续,即时应景的内容是短剧的一大优势。
今年春节档出现了不少以春节、蛇年相关的短剧,比如「童年女神」舒畅主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等。
观众爱看什么,短剧就拍什么,能够高效地满足中国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始终是这一产品能够成为互联网文化消费黑马的本质原因。
2025年,正如听花岛团队的感受,今年很可能将是短剧更加「国民化」的一年。
这个春节档的表现就印证了这一点。「爱看短剧,及时行乐。」2月2日,刘晓庆在微博分享春节刷红果短剧的过年日常,宣布自己也要下场主演,特别备注,「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