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云·飞扬”白云文化欢乐季系列活动之一的“通草画里话新春”文化讲座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聆听。

通草画是广州的特色非遗项目,承载着19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记忆。在那个时代,广州画师巧妙地运用中国毛笔,在通草茎髓薄片上绘画出岭南的生活百态、民俗风情以及花鸟佳果等精美画面。这些作品因其小巧精美、赋彩妍丽、富有立体感,且在光线折射下能呈现出如绣品的独特质感,而备受来华外国客商的青睐,被誉为“广州明信片”,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颜康平

本次讲座邀请了通草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颜康平老师作为主讲嘉宾。颜老师长期从事清代通草画的研究、修复以及现代通草画的创作,对通草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有着独到的见解。讲座中,颜老师通过深入解读清代通草画文物,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领略清代广州春节的欢乐场景。





颜康平介绍,通草画中经常出现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新春习俗,还细致描绘了花灯巡游的队伍。画面中,人物手持各式花灯,其中不乏“元宵”字样的花牌,有的花牌还会巧妙植入商号名,寓意着商业的繁荣和吉祥。花灯的样式和寓意同样丰富多彩,金鱼寓意金玉满堂和年年有余,三脚金蟾是旺财瑞兽,寓意招财;虾寓意顺利、活力十足;寿桃寓意延年长寿;火盘则寓意红红火火。此外,部分人物还会进行神仙装扮,如哪吒、文曲星等,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现场观众钟女士表示:“我多次在博物馆看到这些通草画,但有些地方一直看不明白。通过颜老师的讲座,我进一步了解到广府春节活动的丰富内涵和吉祥寓意,真是受益匪浅。”同时,现场的小朋友们也在颜老师的指导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通草纸的植物细胞,纷纷表示这一体验十分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颜康平老师在传承清代通草画图式和技法的基础上,对通草画进行了创新。他将清代通草画中舞狮的形象改为现代常见的“醒狮”,使作品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同时,他还将通草画的绘制技法与通草花的塑制手法巧妙结合,进一步加强了通草画“宛如堆绣”的独特视觉效果。



记者从熊呱通草画非遗工作室和主办方中获悉,未来还将陆续推出“通草画里话非遗”“通草画里话工艺”“通草画里话民俗”“通草画里话商业”等一系列讲座活动,进一步推广和传承通草画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