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几天,和兴永年画店门庭若市。尽管太忙,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与妻子李桂华亲自待客的习惯,数年来雷打不动。这里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县路,东侧是年画一条街,西侧是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正开起汇聚风筝、年画等元素的非遗灯会,人流如织。记者采访期间,一群刚逛完灯会的大学生来到画店,环顾墙上架子上层层叠叠的年画,火速下单,“带几幅年画回去给老师同学看”。


刚逛完杨家埠灯会的大学生来到画店选购年画。(孙彦扬摄)

过年时一向最忙,今年更加火热。春节前,杨乃东登上央视,参加潍坊非遗春晚,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还带着年画到潍坊火车站慰问返乡游人,接待来自大中小学的研学团队。“有客来便招待,有外地外国活动便去赴,其他时间一律在这里做年画。做了50多年,真是越做越上瘾。”这位“全能民间艺人”在春节前赶制出新的巳蛇年画,每日都是吃过早饭,喝点茶水,就扑进工作室创作,至于一天泡多久,自己也不知道。


杨乃东正在工作间内套色印刷。(孙彦扬摄)

杨乃东每年都会创制新的生肖年画,但年画堆里,一幅由父亲杨明智2005年设计刻版的“大吉大利”金鸡年画仍旧摆在最上层。朽稿画样、雕刻木版、套色印刷、烘货点胭等大大小小50多道工序,传承下来的画诀永远不变:下刀有力、画中有戏、出口吉利,才能合人意。杨乃东告诉记者:“不断地传承,每一代都有创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年画是最大的好处,也是杨家埠年画能够流传至今的秘诀。”


杨乃东在为“大吉大利”金鸡年画敲上印章。(孙彦扬摄)

最老的传统在每一细微处

杨乃东门店后的院子里有两间工作室,一间画样刻版,一间拓印,四周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摞满了年画或木版,架子间隙做好“红楼梦”“三国”等标签。杨乃东拿出了今年的“新星”——准备了一年的巳蛇年画,蛇身通体紫色着牡丹纹样,寓意“紫气东来、国泰民安”,而此时杨乃东心里已开始构思马年的图样了,“到时候集齐一套十二生肖新年画,也算是一种纪实与创新。”房里最古老的门神、财神、童子样式已无法追溯日期,“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还是最受欢迎。”从12岁跟随父亲学年画技艺算起,杨乃东与年画作伴已有50余年,亲手刻出画版700多套、3500多块,印出的年画不计其数。


杨乃东印刷工作室内日渐增长的各色刻版,已堆至天花板。(孙彦扬摄)

版是画的生命。为木版选材,杨乃东一定要三四百年的上好老梨木,“木质坚硬,刻出的版很光滑。老梨木最多两三块拼一个版,如果用碗口粗的小梨木,要十四五块才能拼接一个版,效果肯定不佳。”朋友的梨园要处理,杨乃东是真心喜欢,还在外地办展览的他赶紧坐车返乡,包下整个梨园,兴冲冲拉了一大卡车老梨木回来,他笑了,“这下好了,我买的木材这辈子都用不完。”


杨乃东正在雕刻的年画木版,他的眼镜、刻刀皆是工作的必需品。(孙彦扬摄)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快不起来的。从白纸草图到木版上的线稿,从陡刀立线到细节雕琢,线条要流畅挺拔,每一步都马虎不得。不同于其他地区刻墨线版后手工填绘颜色,杨家埠木版年画讲究单版单色,即“一块色板印一个颜色”,再将数个雕版层层叠印,因此对雕刻模版以及套色印刷的技艺要求很高。有些人物年画还会“点胭”,杨乃东用手在空中一抿,“这很难,但是颜料遇水后晕染开来的韵味,能和木版的规整流畅相呼应。”这样完成一副年画,最短也要半月左右。


木版年画《原神五夜叉》的各色木版。(受访者供图)


和兴永画店院内的“年年有余”年画样式。(孙彦扬摄)

最潮流处有非遗“出镜”

杨乃东为游戏《原神》创作的木版年画《原神五夜叉》在B站播放量近170万。不少网友喜欢这种“涨知识”的方式:“当时看五夜叉PV(宣传视频)时候的感动与结尾的年画交织在一起,有种发自内心的共鸣,我意识到这是我家的文化,这是中国的文化。”据介绍,这个作品有22种颜色,相较于仅有3-6种颜色的普通年画更费功夫,“哪怕芝麻粒大小的色块都要分布出来形成刻版,此外面部与身体的线条也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杨乃东告诉记者,创作年画之余,他还将年画的创制方法教给了游戏工程师,以期角色中添入更多非遗元素,“传统能养活咱自己,同时也接触新生事物,不断融合发展,与世界共同创作是大趋势。”


杨乃东为游戏《原神》创作的木版年画《原神五夜叉》及其B站播放情况。

各类文创也随着年画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讲述者。除了帆布包、抱枕以及非遗研学材料包,2024年新推出手工折扇也很受欢迎,杨家埠最经典的“年年有余”童子年画被手工做进了扇子,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木版年画联名的品牌也多了起来,更有商家增添了实体场景体验制作木版年画。这些年,杨乃东没有停下步伐,将木版年画技艺带到世界各地的非遗类展演,先后去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等近20个国家,也有很多国外友人来到店里现场体验制作木版年画。


外国友人在店内了解年画知识。(受访者供图)


“年年有鱼”木版年画手工折扇。(受访者供图)

这里还有数年如一日的“年画社团”。杨乃东的画店是学生们喜爱的研学地,仅是今年就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年画研学师生3000多人,孩子们得以在最真实的非遗生态中感受何为非遗、何为热爱。据悉,寒亭区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对现存古板年画作品进行信息采录、存档、传播,建成中华木版年画数据库,加强对民间文艺的创新性发展。

如今杨乃东的小孙子也浸润着“入局”,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弟也在潜心学艺,“这个队伍没问题。”杨乃东戴上眼镜准备刻版了,“把手里的活做好,是一辈子的事,把技艺代际相传,我们的非遗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妻子在旁边笑着补充道,“要让更多人知道非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