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滑雪就成为了热门运动。不过,有人因为一次完美的滑行视频成了朋友圈的焦点,有人却因为一次失控的摔倒“滑”进了医院骨科。

数据显示,滑雪运动中膝盖、手腕和肩部是最常中招的部位。如果你是滑雪新手,如何避免“雪道的尽头是骨科”?如果你是滑雪爱好者,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全面了解滑雪运动,全方位学习运动健康小知识,一起努力点亮“滑雪运动”的技能牌吧!

什么让滑雪变成“危险游戏”?

滑雪的刺激和乐趣让人欲罢不能,但也让“骨科门诊”的就诊率在冬季悄然攀升。从新手到高手,从儿童到成年人,每个人都可能在雪道上“中招”。到底是什么让滑雪变成了“危险游戏”?我们先来看看冰雪运动中最常见的几类损伤,了解这些隐忧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吧。

1、膝关节损伤:雪道上最“脆弱”的部位

滑雪运动对膝关节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在转弯、急停或摔倒时,膝关节会承受巨大的旋转力和冲击力。若摔倒姿势不正确,或技术不过关,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撕裂、内侧副韧带损伤甚至半月板损伤。滑雪时重心不稳摔倒,膝盖内扣导致前交叉韧带撕裂。

风险指数:★★★★☆

2、手腕与肩部损伤:“惯性动作”引发的隐患

想象一下,在快要摔倒时,你会不会下意识地伸手撑地或试图抓住支撑物?其实,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手腕过度屈伸或扭转,进而引发手腕骨折或韧带拉伤。同时,高速摔倒还可能引发肩关节脱位甚至锁骨骨折哦。

风险指数:★★★☆☆

3、头部损伤:危险往往来自失控的瞬间

对于滑雪新手来说,当在坡面上高速滑行时,我们很难迅速做出闪避,这容易导致我们与其他滑雪者或障碍物发生碰撞,从而造成头部损伤。注意啦!未佩戴头盔的情况下,即便是一次轻微摔倒,也可能造成脑震荡或头皮裂伤!

风险指数:★★★★☆

4、脊柱损伤:最严重但较少见的风险

滑雪跳跃和高速滑行时,若落地动作失误或撞击强烈,可能导致腰椎或胸椎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神经功能。

风险指数:★★☆☆☆

5、肌肉拉伤与软组织挫伤:常被忽视的小问题

缺乏热身或长时间重复动作会导致肌肉疲劳,从而出现拉伤或酸痛。此外,摔倒时局部软组织可能会受到撞击,产生淤血或肿胀。

风险指数:★★★☆☆


让滑雪远离伤痛!实用防护技巧——

冰雪运动虽具挑战性,但掌握正确的防护技巧,完全可以降低受伤风险,安全享受运动的乐趣。以下从装备、技术到急救方面,为大家准备非常实用的全套防护技巧!快分享给你的旅游搭子吧!

1、选择合适的装备:第一层“安全屏障”

·头盔:无论是滑雪还是滑冰,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至关重要,可有效保护头部免受撞击。

·护具:使用护膝、护肘和护腕,尤其是滑冰初学者,摔倒时可减少软组织和骨骼损伤!朋友们,“小乌龟”用起来!

·滑雪靴:确保滑雪靴与滑雪板匹配,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控制力,增加受伤风险。

·滑雪镜:防止雪盲症并保护眼睛免受风雪侵袭。

·合适的服装:选择防风、防水、保暖的滑雪服,并确保服装不会限制动作。

2、做好热身和拉伸:激活肌肉,预防拉伤

运动前的10-15分钟热身能提升肌肉温度和灵活性,减少突然启动时拉伤的可能性,大家在换衣服正式上雪道前,记得做好热身,千万不要一个月不运动,一动痛一个月!

推荐动作:


滑雪结束后,记得要进行静态拉伸,放松肌肉,预防延迟性酸痛。

3、技术提升:降低初学者常见风险

·掌握摔倒姿势:摔倒时尽量侧身,避免正面朝下或用手撑地。放松身体,不要试图强行稳住重心,这样更容易受伤。

·循序渐进:从初级雪道开始练习,不要急于挑战高难度雪道。学习正确的刹车技术和转弯技巧,尤其是在初学阶段。

·保持重心:滑行中保持膝盖微屈、重心向下,有助于提高稳定性。

4、环境选择:避开风险高的地段和天气

·选择适合的雪道: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雪道,避免超出能力范围的高难度滑道,建议大家先在初级道感受、练习,在有把握的情况再调整雪道。

·注意天气和雪况:大风、大雾或雨雪天尽量避免滑雪,因为能见度低和雪质松软会增加危险。雪道结冰时,需要减速滑行以避免滑出控制。

5、提升身体素质:长期预防伤病

·核心力量训练:核心肌群决定了滑雪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推荐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训练。

·腿部力量训练:增强下肢力量,例如深蹲、弓步跳,帮助提高滑雪时的冲击力应对能力。

·柔韧性训练:定期练习瑜伽或普拉提,提升关节灵活性,减少动作僵硬造成的损伤风险。

6、心理准备:安全意识不可少

·控制速度:不要为了炫技或追求刺激而盲目加速,尤其是在复杂雪道上。

·保持专注:注意周围环境和其他滑雪者的动态,避免碰撞事故。

·学习紧急停止:熟练掌握紧急停止技巧是避免失控的重要技能。


如何快速识别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

当滑雪或其他冰雪运动发生意外时,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可以帮助快速评估是否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1、看疼痛的强度与持续时间

·轻度: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休息或冰敷后迅速缓解,例如轻微肌肉拉伤或软组织挫伤。

·中度:疼痛较强,伴有肿胀或淤青,活动时明显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功能,如韧带轻微拉伤或小关节扭伤。

·重度:疼痛剧烈,甚至伴随刺痛感,无法承重或移动受伤部位,可能涉及骨折、韧带撕裂或脱位。

2、看肿胀和瘀青的范围

·轻度:局部肿胀,几小时内消退,瘀青范围小且不扩散。

·中度:肿胀明显,瘀青范围逐渐扩大,触碰时有压痛感。

·重度:肿胀迅速加重,皮肤颜色明显变化,伴有异常形状或畸形。

3、听关节或骨骼的声音

·轻度:无明显声音,可能只是轻微的扭转或撞击。

·中度:可能听到轻微“咔哒”声,关节活动受限但无明显畸形。

·重度:听到清脆的“咔嚓”声,提示骨折或韧带断裂,需立即就医。

4、看功能受限程度

·轻度:仍可正常活动,但动作时有些不适感。

·中度:受伤部位活动受限,疼痛加重,但能缓慢移动或支撑。

·重度:完全无法活动或承重,可能伴随麻木或无力感。

5、注意其他警示信号

·头部受伤:如果伴随头晕、呕吐、意识模糊或耳鼻出血,需立即送医,可能存在脑震荡或颅内损伤。

·胸腹受伤:若感到呼吸困难、胸痛或腹部压痛,可能涉及内脏损伤,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麻木或刺痛:如果受伤后肢体麻木或刺痛,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损伤。

6、如何处理?

·轻度损伤:可自行处理,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并观察1-2天。

·中度损伤: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可能需要X光或MRI检查以排除严重损伤。

·重度损伤:不要移动受伤部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帮助。

有些看似轻微的损伤,可能因处理不当而演变为长期问题。当无法确定伤情时,宁可多花时间就医检查,也不要忽视潜在风险。享受滑雪的快乐固然重要,但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才能真正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一起健康安全地享受滑雪的快乐吧!

以上体医科普内容由杨浦区“运动健康”科普特色能力建设项目提供。该项目是以上海体育大学为承担单位实施的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致力于打造会运动、爱运动的健康科普生态,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动运动体验、科普研学和产教融合协同发力,努力成为“市民身边的健康师”,让科学健身和主动健康成为美好而简单的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