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蜂科—奇脉茧蜂亚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姬蜂总科
茧蜂科
奇脉茧蜂亚科
奇脉茧蜂亚科(学名:Miracinae)是属于茧蜂科下的一个亚科。
1.形态特征
触角14节;梗节长,长为柄节的2/3。无后头脊。无明显小盾片前沟。前翅2-SR脉与r脉直接连于翅痣,或在近于翅痣处相连,即相连处与翅痣间有一短脉;翅痣端部延长;前翅无1-R1脉;前翅3-SR+SR1脉及其他外方翅脉均无色;前翅无r-m脉。后翅无2r-m脉;无臀叶。后足胫距甚短,内距不伸达基跗节中央。第1背板有强度骨化中板,中板中央及端部收窄;气门位于侧背板(侧膜)上。第2背板亦有明显的中板。
2.生活习性
寄主为潜叶性鳞翅目幼虫,包括微蛾科Nepticulidae,日蛾科Heliozelidae,细蛾Gracillariidae,冠潜蛾科Tischeriidae和潜蛾科Lyonetiidae,单寄生于体内。
3.分布范围
全世界已知27种,其中古北区8种,东洋区5种(其中一种与古北区共有),新北区8种,新热区3种,非洲区3种,夏威夷1种。在我国已发现5种。
4.脊腰茧蜂属
脊腰茧蜂属(学名:Centistidea),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茧蜂科的一个属。
(1)莫格脊腰茧蜂
莫格脊腰茧蜂(学名:Centistidea mogrus)是茧蜂科、脊腰茧蜂属生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1.9—2.3mm。头背观横形,宽为长的1.8—1.9倍,复眼长为上颊的2.0倍,上颊稍收窄。单眼圆,较大,与另一个相近,POL短于OD,OOL长为POL的4倍。侧观复眼高为宽的1.5倍,上颊稍宽于复眼。颜面宽为中高的1.5倍,复眼内缘近于平行,即向腹方稍收窄。唇基下宽为中高的2.0倍。颚眼距与上颚基宽等长。头部不平坦至几乎光滑带有丝光。触角稍长于体。第1鞭节长为第2鞭节的1.1—1.3倍,通常不明显长,以后各鞭节渐短而细,端前节长为宽的2.5倍,端节尖。胸部略长,长为高的1.5倍。中胸盾片在翅基片之间稍宽于头,无盾纵沟。小盾片沟狭而浅。并胸腹节脊强,在前方2/3有一条中纵脊,并有一分叉弯曲的横脊,伸向后侧方。并胸腹节近于有细皱至不平坦。中胸盾片倾斜部位具细皱至不平坦,在前后方不平坦至几乎光滑,有弱丝光。中胸侧板具弱光亮至毛糙,其上方1/3光滑,无胸腹侧沟。前翅稍长于体。翅痣长为宽的2.8—3.0倍,r1-rs脉从其中央稍端方伸出;痣后脉异常长,明显长于翅痣之半,基脉稍短于d脉,即1M室相当宽,d1不明显宽于d2,即cu-a脉几乎从1-M室中央伸出。1/RS+M脉长于1-M脉的1/5—1/4。足常形。后足腿节长为宽的3.3倍。后足胫节与跗节等长。后足基跗节异常厚,侧观为其余各节宽的2倍。腹部稍短于胸部。下生殖板侧观尖。产卵管鞘侧观与后足基跗节等长。体色:头部和胸部黄色至褐黄色。胸部背板带褐色。腹部浅黄色,第3—7背板黑褐色。须浅黄色。鞭节带褐色。足浅黄褐色。
♂:与♀相似。第1鞭节通常与第2鞭节等长,端前节长为宽的3.5—4.0倍。体基本上黄色。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花莲、台东、基隆、南投、屏东、台北、桃园)。
国外分布: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远东)。
(2)台湾脊腰茧蜂
台湾脊腰茧蜂(学名:Centistidea taiwanicus)是动物界、膜翅目、茧蜂科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2.0—2.1mm。头背观横形,宽为长的1.9—2.0倍,复眼长为上颊的1.9—2.0倍。上颊圆。单眼小而圆,OOL几乎为POL的2倍。侧观复眼高为宽的1.7倍,上颊约狭于复眼的1/3。颜面宽为中高的1.6倍,复眼内缘平行。唇基下宽明显为中高的2.0倍,颚眼距稍短于上颚基宽。头部平滑而有光泽。触角14节,稍长于体。第1鞭节长为端宽的6.5倍,为第2鞭节的1.3—1.6倍,以后各鞭节稍粗,端前节长为宽的2.2—3.3倍。胸部侧观长为高的1.4倍。无盾纵沟。小盾片沟狭而浅,内无并列刻条。并胸腹节有一中纵脊,在后方有一强横脊,沿脊有短的皱或细皱,其余部位光滑。中胸盾片倾斜部位具密布细皱,在后方有弱而细刻点,点间光滑;小盾片光滑;中胸侧板光滑。前翅稍长于体。翅痣长为宽的2.3—2.7倍,r-rs脉从其中央伸出;R1脉桩形;2/RS脉长为2/M脉的2倍,相对更斜;1/M脉等长于或刚短于1/RS+M脉,1/M脉短于1+2/Cu脉的1/5,因此1M室不短;1/Cu脉与1cu-a脉等长。后足腿节长为宽的3.4—4.5倍。后足胫节与跗节等长。后足基跗节与第2—5跗节等长。腹部与胸部等长。下生殖板侧观平截。产卵管鞘与后足基跗节等长。体基色黑褐色。颜面和上颊充满褐色。头有时褐黄色。唇基褐色。须黄色。柄节和梗节黄色,鞭节均匀暗褐色,或至端部渐暗.或第1—2鞭节黄至暗褐色。翅基片黄色。第1—2背板黄色,第3背板带褐色,其余背板褐色。产卵管鞘黄色,端部褐色。翅透明,翅痣和翅脉不透明黄色。
♂:与♀相似,体长2.0―2.1mm。第1鞭节等长为第2鞭节的1.2—1.4倍;端前节长为宽的3.3—3.6倍。后足腿节长为宽的3.6—4.0倍。翅痣长约为宽的2.5倍。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南投、花莲、台中)。
5.奇脉茧蜂属
奇脉茧蜂属(学名:Mirax),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茧蜂科的一个属。
(1)弗雷奇脉茧蜂
弗雷奇脉茧蜂(学名:Mirax feretus)是茧蜂科奇脉茧蜂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2.5mm。头背观横形,宽为长的1.8倍,复眼长为上颊的1.7倍,上颊圆。单眼小,有些椭圆形,OOL约长于POL的1/3。侧观复眼高为宽的1.7倍,刚宽于上颊。颜面稍横,下宽为中高的1.4倍,复眼内缘向腹方稍收窄。唇基下宽为中高的1.7倍,颚眼距与上颚基宽等长。头部有细而浅、均匀而分散的刻点,点间毛糙至稍光滑,点距与点径约相等。触角14节,与体约等长,第1鞭节长为端宽的5.6倍,为第2鞭节的1.3—1.4倍,以后各鞭节渐短并不明显变细,端前节长为宽的3.2倍。胸部侧观长为高的1.4倍。中胸盾片上无盾纵沟,在其倾斜部位有不清楚弱凹痕和一些较粗糙的刻纹。小盾片沟狭而浅,内有些细并列刻条。并胸腹节从前至后有不均匀细皱或皱,无横脊和纵脊。中胸盾片和小盾片有与头部相似刻纹,毛糙至近于光亮。前翅与体等长。翅痣长为宽的2.4—2.5倍,r-rs脉从其中央稍基方伸出;R1脉桩形;2/RS脉长为3/RS脉的2倍,相对更斜;1/M脉短于1+2/Cu脉的1/3,因此1M室不短;1/Cu脉稍短于1cu-a脉。后足腿节长为宽的3.4—3.5倍。后足胫节与跗节等长。后足基跗节与第2—4跗节等长,为第5跗节长1/2。腹部与胸部等长。下生殖板侧观稍平截。产卵管鞘长约为后足基跗节的1/2。体两色。头、翅基片和第1—3背板锈红色,胸部黑色,足黄褐色。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台湾(南投梅峰,2150m)。
(2)中华微蛾奇脉茧蜂
中华微蛾奇脉茧蜂(学名:Mirax sinopticulae)是茧蜂科奇脉茧蜂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1.9 mm;前翅长2.1 mm。
头:背观宽为长的1.7倍。触角14节,长为前翅长的1.0倍;第1节长为第2节的1.5倍;第3节长为第4节的1.25倍;端节长为基宽的3.6倍。头顶和上颊具极细刻点,近于光滑。后头凹入。复眼长为最宽处的1.6倍,下方明显收窄,以致上颊向下方稍扩大。背观复眼长为上颊的1.6倍。上颊稍弧形收窄。脸宽为长的1.6倍,上方稍拱隆,几乎无刻纹。唇基平,宽为长的1.6倍,端缘微凹而翘。幕骨陷小,小于与复眼之距。单眼小,近于等边三角形排列;POL: DO:OOL=1.5:1.5:6.0。有颊沟,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0.8倍。
胸:前胸背板近于平滑,无纵凹漕。中胸盾片具模糊细刻点,无盾纵沟;小盾片前凹缝形。中胸侧板甚大,相当膨起,近于光滑;无胸腹侧脊。后胸侧板较光滑,仅在后端有少许横刻条,中央上方有一小圆窝。并胸腹节缓斜,表面无明显刻纹亦无中纵脊;端部弧形深凹;端横脊细,靠近后缘,而致端缘具2条平行横脊;外侧脊弧形弯向前外角;气门小(小于后胸侧板的圆窝),圆形,位于外侧脊上。
翅:前翅翅痣长为宽的2.3倍,端角甚尖;无1-R1脉;r脉从翅痣0.46处伸出,无色,与2-SR脉在翅痣相接。1-SR+M:1-M:m-cu=10:9:6;1-SR+M脉上段无色;cu-a内斜;1-CU1(脉稍粗):2-CU1:cu-a=3:6:4。
足:后足腿节长为厚的3.2倍;胫节长为跗节的1.1倍;基跗节比其余各跗节稍粗,长为第2—4跗节之和的1.18倍。
腹:第1背板中央的骨化板长舌形,两侧近于平行,仅在中央及后端稍收窄;长为后方最宽处的3.5倍。第2背板中央骨化板近矮三角形,基部细,至端部突然加宽,其侧缘稍弧形凹入(副模凹入较强);长为后缘宽的0.4倍。产卵管鞘长为后足基跗节的0.7倍。
体色:体黄褐,头部及腹部色稍浅,腹端色稍暗(副模第2背板以后色均较暗);第1、2背板侧方膜区黄白色;触角褐黄色;产卵管鞘黑色,其最基部黄褐色。足黄褐色,端跗节及爪黑褐色。翅透明,翅脉及翅痣淡褐色。
②寄主
中华微蛾Sinopticula sinica Yang,1989(Nepticulidae),从茧内羽化,单寄生。
③分布范围
陕西(西安)。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