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
许德珩先生的女婿就是我国著名核武器专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许德珩先生的曾叔祖许振兴,因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全家受到株连,祖父不敢进取功名,而以行医为业;及至其父亲才得以参加府试,中第一名,被推荐到浙江绍兴府当文案,但又因同情徐锡麟、秋瑾事件,被株连罢职。
许德珩原名许础,表字楚僧(后改为楚生),1890年10月17日出生在江西德化(今九江县)沈家冲,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参加了同盟会,是一位资深革命家。
许德珩和妻子劳君展,都和毛主席是老相识。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时,毛先生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做“书记”(管理员)。许德珩当时是个穷学生,为了节省灯油和烤火的木炭,他终日在图书馆看书;当时的毛先生曾和商讨时事问题。
劳君展与毛先生是新民学会的同志,1920年劳君展赴法国勤工俭学、毛先生等同志曾送给送她们上船。许德珩和劳君展在法国相识,并结为伴侣。
1949年9月24日,许德珩在政协会议上讲话
1956年5月。毛主席和许德珩亲切交谈
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在运动中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古文版。
文曰: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条,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日已由五国共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天暗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许德珩从法国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1931年,许德珩应北京大学之聘,赴北平任教。
1936年10月初,徐冰、张晓梅夫妇(徐解放后曾任统战部部长,张为邓小平首任妻子张锡瑗的妹妹,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妇联主任)带来消息,说延安的各种物资都非常短缺: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生活状况十分困难,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劳君展与张晓梅到东安市场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以及一些便于储藏、携带的火腿以及其他食品,共计500多块的物品捎了过去(当时这些钱可在北京买一个四合院)。
后来到了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先生特意见了许德珩和劳君展。毛先生对许先生说:记得当年我们在北大好像还有一个组织呢。许先生说:我们都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
谈话中时,劳君展问道:“我们当年曾带给你一些生活用品,你收到了吗?”毛先生操着湖南口音回答:“噢,那是你们送的呀?他们‘掐了’,我也‘掐了’。”吃在湖南话中念掐,掐了就是吃了。”
介绍见下行文字
许德珩、劳君展夫妻和家人在一起,后左起:邓稼先、许鹿希、许建国、许进、邓志平、齐淑文、许中明、许苏苏
当时,许德珩、劳君展向毛先生绍了他们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的情况。“民主科学座谈会”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重庆的部分文教、科技界人士发起的一个组织,在一起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后,9月3日座谈会举行庆祝时“民主科学座谈会”时改为“九三座谈会”。
毛先生当时鼓励他们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根据许德珩在《许德珩回忆录》一书中的回忆:“在毛主席的关怀鼓励下,我们决心把民主科学座谈会该组成一个永久性的组织。”
与毛主席的这次谈话,可以说是九三学社得以成立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举行成立大会,许德珩被选为九三学社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后,许德珩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等职,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