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蒋介石到庐山视察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情况,期间与其他高级将领聊天时,身为国民党上将的刘建绪问了蒋介石一句,谁能够代替你?”
蒋介石听完之后提到的两个人,一个便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作为较量多年的对手,蒋介石是十分佩服毛主席的,至于另一个人,蒋介石却说:他已经被我枪毙了。
那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何过人之处,能让蒋介石如此忌惮?
惨遭毒手
此人便是邓演达,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的反革命政变后,他主张发兵讨蒋,奈何那时武汉处于敌军力量包围之中,只能就此作罢。
等他在河南击败奉军主力回武汉时,汪精卫与蒋介石同流合污,鉴于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演达发表演讲痛斥二人背叛孙中山遗愿,并辞去了一切职务,秘密前往莫斯科,寻找救国救民之路。
之后,他与宋庆龄、陈友仁三人联名发表宣言,倡议组织临委会,继承孙中山遗志,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而邓演达回国之后,由他担任总干事。
邓演达在上海创办了干部训练班,还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联络国民党高级军官,一些地方部队也愿意参与,其中就有陈诚第18军的底下官兵。
其实,邓演达与陈诚的关系非同一般,当时邓演达任粤军第一师团长,而陈诚是他麾下连长,陈诚还是在邓演达介绍下加入了国民党,可以说二人私交甚好。
但陈诚本人对于邓演达起兵讨蒋的计划一无所知,反观邓演达希望争取陈诚反蒋,甚至还打算当面与陈诚说破,这样一来,陈诚势必会面临艰难抉择。
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原来邓演达于1931年在上海对训练班学员讲话的时候,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抓捕,而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的黄琪翔,塞了一些钱,逃过了一劫。
本来蒋介石就想抓捕邓演达,还曾指示上海警察局局长,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他得知邓演达被捕的消息之后大喜过望,立马命人将邓演达押解至南京
消息传到江西之后,陈诚深感震惊,心情变得格外沉重,他料定邓演达被捕之后必定凶多吉少,打算给蒋介石发电,争取宽大处理,还想用辞职逼迫蒋介石,从而保住邓演达一条命。
但蒋介石视邓演达为最大的政治对手,在多次劝降无果下,最终动了杀心,命人将邓演达押往南京沙子岗,秘密枪决,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三十六岁。
为何蒋介石将邓演达视为国民党党内最大对手,而不是其他人,这就要从邓演达的经历说起了。
最大对手
邓演达从小听广东惠州的父老乡亲们讲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长大,深受影响,考上了广东陆军小学,并深受校长邓仲元的赏识,在他的引荐下成为同盟会成员。
与他同一期的还有后来的粤系大佬陈济棠,可见其资历深厚,但邓演达同时也是孙中山极其器重的存在,将其称之为堪托生死的股肱良将也不为过。
粤军第1师是孙中山革命的基本部队,堪称粤军全军典范,麾下更是名将如云,像李济深,叶挺,张发奎、薛岳等人皆出身第1师,但第1师成立之初与其他部队并无差别。
而粤军第1师声名大噪与一个人是分不开关系的,这个人便是邓演达,他曾向时任第1师师长的邓仲元建议,以独立营为典范,对全师进行根本改造,从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征得同意之后,邓演达经常与连,排,班级军官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从出身经历聊到兴趣特长,增加感情,也会征集他们对部队的建议。
在邓演达的帮助下,部队的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些有理想,有朝气的青年军官成为了部队的骨干,第1师彻底告别了散兵懒勇,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
可陈炯明却对孙中山的北伐持有消极态度,还是邓仲元在二人之间周旋,但没想到邓仲元竟然被陈炯明亲信刺杀,这让双方之间疑忌日益渐深,加上吴佩孚等人的愚弄,陈炯明最终发起兵变。
之后,邓演达受孙中山嘱托,率第1师起义官兵讨伐,给予了陈炯明部沉重的打击,最终和其他部队一起攻克广东,还在杨如轩和杨池生叛变之际,率部保卫大本营。
1923年,鉴于邓演达的功勋卓著,孙中山授予他少将参军之职,并赠予他关他一副亲自题写的对联,上面写着“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14个大字。
这副对联堪称邓演达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和前途而奋斗,敢于舍性命来救国,但最终遭到了蒋介石的毒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对于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邓演达在学习理论和革命生涯之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深刻的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没有民众参加,中国革命很难能取得胜利。
另外,邓演达还特别注重农民,土地问题,曾多次写文章赞扬湖南农民运动,这一点与毛主席志同道合,也难怪他老人家晚年回忆大革命时代做农民运动时,曾说过:“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
在事关农民问题上,邓演达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毛主席,多次特聘毛主席担当要职,还在武昌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力推毛主席担任副所长,可见其过人之处。
与此同时,邓演达还是筹备黄埔军校建立的7人之一,他与周总理,叶剑英等人积极筹备,但蒋介石却十分消极,只因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不是自己。
黄埔军校期间,身为军校教育长的邓演达与我党人士真诚合作,为国家级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反观蒋介石借机拉拢学生,培养亲信。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将邓演达视为政治对手,因为邓在在黄埔地位仅次于蒋,再加上他在国民党中很高的威望,如果蒋介石下野的话,上台的极有可能是邓演达,这怎能不让蒋介石忌惮呢?
可以说,邓演达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奋斗,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但后人并未忘记其对中国革命作出卓越的贡献,之后,他的遗骸被迁往中山陵园灵谷寺左侧,常伴孙中山先生左右,让后人追思。
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保定晚报 | 编辑: 郭岩,2014-12-26,浩然英魂邓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