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明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父母在世时,每次过年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不管多远,都会赶回家一同吃年夜饭。
父母相继离世后,大哥便成为了这个大家族的“家长”,聚餐的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
可今年刚过完年,大哥却在群里大发牢骚,更是冲着几个哥哥姐姐一顿怒骂。
“以后别聚一起过年了,一个个不够丢人的!”
01
刚刚过完年,家里的气氛依旧弥漫着节后的疲惫,大家开始各自收拾行李,准备各自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父母去世后,家里的每个节日都显得格外沉重,尤其是春节,本应该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如今却总是充满了许多未解的矛盾和无言的压力。
我站在厨房里,收拾着那些被吃剩的饭菜,其他的兄妹们则早早地都各自消失,回到自己的家中。
今天大哥家做东,大家都知道,这个年对他来说尤其不容易,家里人多,场面大,事情繁琐,每次的团圆饭几乎都要从早忙到晚。
我把盘子堆进洗碗池,看着窗外的天色渐晚,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
大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打电话,挨个询问大家安稳到家,我们几兄弟心里都知道,家族的团圆年,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突然,手机铃声响了,微信提示音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我拿起手机,看到家族群里弹出了一条消息——大哥发的,语气有些愤怒。
“以后别再聚在一起过年了,真是丢人!大家越来越不像样了,吃的什么东西,气氛也越来越差,别再让我丢脸了!”
我盯着这条消息愣了好几秒,大哥向来是那种有话直说的人,话虽然重,但也从来不会绕弯子。
他这么一说,家里的一切突然都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仿佛年夜饭的场面,也从一开始的热闹和欢笑,变成了如今的混乱和疲惫。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压抑,像是这条消息把家族间最柔软的一部分暴露了出来。
我低头回复了一句:“大哥,大家都辛苦了,大家都在尽力。”
然后把手机放回桌子上,回想起过去那些团圆的日子,我不由得心头一酸。
也许,大哥说的对,家里的年味真的开始消散了,剩下的,只有沉重和负担。
我是家里七个兄妹里,最小的那个,小时候我总是站在旁边看着哥哥们的背影,默默地听他们说笑。
父母去世已经有十五年了,那个时候,家里的一切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父亲母亲去世后,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大哥身上,作为家族的长子,他觉得自己理应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那年春节,大哥决定将过年的传统延续下去,每年除夕夜,在他家聚集,全家团圆。
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大家的心中也都默契地接受了这个安排,父母不在了,大哥理应担当起这份责任,他也似乎从那时起开始担起了“家长”的角色。
刚开始的几年,家里的团年气氛可算热烈,年夜饭的准备工作从早上就开始了,大家围着大哥家忙活,哥哥们分工合作,嫂子和妯娌们也都帮忙做饭,菜肴一盘盘端上桌,满桌的香气弥漫,笑声和谈话声不断。
有时候,饭桌上甚至还有乡亲们来串门,大家站在窗外看着我们热闹的场面,也会忍不住夸赞:“这个家族真是情深意浓,年年都在一起,团结得很。”
每年的年夜饭,似乎成了我们家的传统,也成为了大哥家最自豪的事情。
大家从小到大,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这一天,兄弟们围在一起,席地而坐,桌上满是我们一起准备的饭菜,气氛热烈,幸福感满满。
大哥从来不说话,但每次看着我们围坐在一起,他的眼神里总是藏着一丝满足。
那时我和大哥并不常聊心里话,但我知道,他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家族的团结与延续。
他总说:“咱们家不能丢了这个年,不能让父母的精神没有传承。”
大家也都心领神会,毕竟,在那个传统与家庭感情最为浓厚的时代,年夜饭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保留那份曾经的温暖与凝聚力。
大哥家的人虽然不多,但每年过年,全家都会团聚,似乎这一切都那么自然、理所当然。
每年我们都期待着在大哥家度过一个温馨、充满欢笑的除夕夜,大家之间似乎没有任何隔阂,兄弟姐妹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复一年的年夜饭,逐渐显得有些不同了,年夜饭的桌子上,摆的菜肴似乎不再那么丰盛,兄弟们之间的谈话也少了,氛围变得逐渐冷清。
大哥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早准备,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地调配菜肴,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在意,大家觉得年年都这么过,日子总得有些变化,但渐渐地,我们开始发现,不管怎样努力,似乎总是少了什么。
随着大哥家儿子的结婚和孩子的出生,家里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每年过年,大家聚在一起的场面变得越来越拥挤,年夜饭的桌子也越来越大。
孩子们乱跑,大人们也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大哥一家,几乎每年都承受着最沉重的压力。
饭桌上已经不再像往年那样充满欢声笑语,年夜饭做好了,大家匆忙地坐下,开始吃饭,但似乎没人真正去享受这个时刻。
02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也都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大,每次过年,似乎都变成了一种负担。
虽然大家嘴上说着团聚有多么重要,实际上,年夜饭已经没有了原本的味道。
某年二哥提出了一个提议,打破了以往的传统:“咱们家族的年夜饭,能不能改成轮流过年?每年轮到一个家,大家轮流准备,避免每次都让大哥家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当时,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但很快便一致同意了这个轮流过年的提议。
不过,尽管大家表面上同意,内心里似乎并没有那么热情,每年轮到谁家,大家都觉得责任在别人身上,心里虽然觉得轻松了些,却也隐隐感觉到什么东西在慢慢失去。
第二年轮到二哥家,大家本来以为会有丰盛的海鲜和精致的菜肴,结果吃到的却是一顿看起来没有什么心思准备的“臭鱼烂虾”。
饭菜的质量让大家都感到有些失望,气氛顿时变得有些低沉,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所有人都把眼神低下,默默吃着不太好吃的饭菜。
第三年,轮到三哥家,这次,大哥的儿子也已经结婚,三哥家的年夜饭更简单了,只是几盘单位发的熟食,什么精致的年菜都没有。
大家吃得没食欲,气氛更加沉闷,再看孩子们,他们都在一旁吵闹,没人能真正享受这顿饭。
到了第四年,轮到四哥家,这次菜肴倒是挺精致,几道特色菜也很吸引人,但问题在于,菜量太少,孩子们吃不饱,桌子上有些空落落的。
四哥家虽然努力准备,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家在吃饭时没了往日的热情,反而更为沉默,大人们忙着照顾孩子,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
年夜饭几乎成了一种例行公事,大家坐在一起,却没有什么话题可以聊,整个场面显得有些尴尬。
年复一年,过年变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反而成了一种责任,一份不可回避的义务,大家为了家庭而聚,聚而不享,年味愈发淡薄。
每个人都在忙碌,照顾孩子,处理饭菜,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却都没有了曾经那份简单的开心。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传统的维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人感到温暖,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轮到大哥家过年的那一年,家里的人更多了,孩子们一群一群地闹腾,大人们也都忙得不可开交,年夜饭的桌子被挤得满满当当,坐得不舒服,吃得也心不在焉。
大哥和大嫂早晨就开始忙,做饭、接待亲戚,直到晚上大家都坐到桌前,依旧是一副疲惫的模样。
大哥这几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年夜饭的质量也逐渐下降,以前的热烈、紧张、兴奋已经消失殆尽。
大家每年都能预见到这一幕:满桌的菜,虽然琳琅满目,但谁也吃不出那份兴致,气氛越发冷清,每个人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饭后大家没有像往年那样围坐一起聊天,笑谈一年,父母不在,家族中长辈的缺席,已经让我们逐渐失去了那种传统的纽带。
大哥和大嫂依然忙碌,收拾残局,擦拭桌面,而其他兄弟姐妹们却早已各自离开,打算早早回家,那种曾经围绕着年夜饭的欢声笑语,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尽管大家嘴上不说,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隐约的疲惫,似乎大家都在遵循一个无形的约定,却没有人敢去打破这个约定。
就在这样沉重的氛围中,大哥终于忍不住发出了那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以后别再聚在一起过年了,真是丢人!”
这句带着愤怒和无奈的宣言,仿佛一把刀子,狠狠地切开了我们家族之间的隔阂,也让每个人开始正视,年夜饭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年父母还在时,家里总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大家聚在一起的那一刻,不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能暂时忘记烦恼,享受彼此的陪伴。
而如今,年夜饭成了一种机械性的重复,大哥准备,大家来,吃饭,打扫,离开。
每一年的年夜饭,似乎都在提醒我们:家族的团结已经变得越来越虚伪,甚至开始让人感到羞耻。
大哥不再是那个带着热情和责任心,把家里每年过年都办得井井有条的人了,他变得沉默,变得疏离,变得厌烦。
他并不在乎别人看得如何,他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能从这份传统中找到一丝温暖。
而如今,什么都没有了。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