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争”这种现象,其实存在于很多的家庭中。
也就是说,奶奶和姥姥对于自己的孙子/外孙都非常地喜欢,生怕孩子会更喜欢姥姥/奶奶,于是便在很多方面“比拼”,争夺孩子的“情感”。
而在过年的时候,奶奶和姥姥之间,就很可能会出现“比拼红包”的情况。
“姥姥给了你多少压岁钱?”奶奶悄悄套路孙子,孩子回答亮了
在春节来临之时,孩子们都会随着自己的父母到亲戚家拜年,而往往初一拜年的第一站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家。
在今年大年初一的时候,胖墩儿就和自己的妈妈爸爸先给奶奶爷爷拜了年,而奶奶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也是非常的喜欢,高高兴兴的就给了胖墩儿一个大红包。
要知道,胖墩儿当地一般家庭都只给孩子们200元红包,可胖墩儿的奶奶可是给了孩子500元红包。
胖墩儿的奶奶之所以给孩子这么多,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想要给孩子美好的祝福,希望孩子“五福临门、大吉大利”。
而第二个原因,其实就是想要成为孩子心中的“光”,因为自己给的红包多的话,孩子就可能会对自己的印象更深,觉得自己更亲。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胖墩儿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了姥姥家拜年。
由于胖墩儿小时候就是姥姥带大的,所以看到胖墩儿来了之后,姥姥也是非常的开心,不仅给胖墩儿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还同样给了胖墩儿一个大红包。
就这样胖墩儿在姥姥家玩了一天,最后才兴致未尽地和爸爸妈妈回了家。而当胖墩儿回家之后,奶奶看到胖墩儿高兴的样子,却瞬间就不淡定了。
因为奶奶看到胖墩儿很高兴,心里就嘀咕,“是不是因为姥姥给的压岁钱多?”觉得孩子会认为“谁给的钱多,就和谁亲”。
这个想法,让胖墩儿的奶奶有点“坐立不安”,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心里面开始“恐慌”起来。
终于,奶奶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就悄悄地套路胖墩儿,问胖墩儿姥姥给了多少压岁钱。
胖墩儿听到奶奶的问题之后,便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啊,我着急和大黄玩,就把姥姥给的红包让妈妈保管了。”
听到胖墩儿的话,奶奶的心瞬间就放肚子里了,并且脸上露出了笑容。
为什么奶奶明明没有打听出来姥姥给的红包金额,却面露喜色呢?其实很简单。
第一,孩子说自己着急和姥姥家的狗,也就是大黄玩,这说明孩子去姥姥家,和姥姥的互动较少,所以孩子和姥姥之间的情感未必会很深。
第二,姥姥给了孩子红包,但是孩子拆都没拆,就给了妈妈保管,那么说明孩子对于姥姥的红包并不感兴趣。
第三,孩子的红包给了孩子妈,那么红包的多少就不重要了,因为说是孩子妈保管,其实就是“充公”了,金额的多少和孩子已经没关系了。
所以,无论姥姥给得少,还是给得多,孩子都不会知道的。
总的来说,奶奶已经不担心自己被孩子的姥姥“比下去”了。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而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老人们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与其他人更亲的。
因为这种担心说白了就是“家庭内耗”,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很多时候老人的习惯、思想等,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了,毕竟这些东西可是经过数十年来形成的,已经在老人身上“根深蒂固”了,哪怕老人意识到自己某些方面是错误的,也很难改正,因为很多行为都是出自“潜意识”。
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入手,让孩子学会妥善地应对老人的“焦虑”。
那么,遇到奶奶/姥姥询问孩子对方给了多少压岁钱,孩子怎么回答既能解决老人的焦虑,又凸显教养呢?
✔“我的红包让妈妈/爸爸保管了”
这样的回答,其实就是在说“我不知道,想要知道的话只能够问爸爸妈妈了”,而奶奶一般并不会去问宝爸宝妈的,毕竟这种事情不适合让孩子的爸爸妈妈知道。
并且,当老人知道孩子自己没有将对方的红包存放起来之后,内心也会“平衡”很多。
一是因为孩子可能并不知道红包的多少,也就无从对比了,那么对方给的红包多少,就无法影响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了。
二是孩子将红包交给爸爸妈妈保管,说明了孩子对于红包“并不是很在意”,那么就代表孩子和对方可能并没有和自己那么亲,老人的内心就会感到“满足”。
✔“我也没数,就和其他压岁钱放在一起了”
这种回答方式,等于说直接将红包多少这个问题给“抹除”了,因为红包都混在一起的话,一般就根本无法分辨出谁给了多少红包了。
当老人知道孩子根本不知道,也无法获悉对方给了多少红包之后,老人便无法和对方的红包实现对比,那么就没有了“谁给得多跟谁亲”的顾虑了,也就不会焦虑了。
✔“都是一个压岁钱红包,奶奶姥姥都一样爱我呢”
当奶奶问出这样的问题后,如果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来回答奶奶,会让奶奶感到孩子是很懂事的,是能够看到自己对孩子的爱的。
也知道孩子并不是那种“谁给的甜头多,就跟谁亲”的孩子。
而是一个能够客观看待亲情,希望奶奶和姥姥一样亲的孩子。
这时候,奶奶将会认识到,孩子并不会因为红包的多少而改变其对于奶奶和姥姥的情感深度,从而就不会再在红包金额上进行对比了。
结语
长辈们给予晚辈的压岁钱红包,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其中的美好寓意,并不是其经济价值,也不是用来“夺宠”的工具。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问孩子这些问题,因为一家人都应该是相亲相爱的,并不应该分出个“高低贵贱”。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