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这个词,是中文语境中人人耳熟能详的,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在今天,当疗愈,身心灵变成了一个赛道,讨论它就特别有意义了。

国人人人都听说过这个词,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三家儒释道,都以修行为核心宗旨,所以它就成了汉语中的一个流行词,人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它。可今天是现代社会,它对于许多人而言,不过就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东西。

穿上美丽的旗袍,在周末午后暖暖的阳光下,自觉仙女的淑女们翩然而至那些美丽的茶馆,小院,参加一个有着美好名字的“禅茶”会:喝禅茶,跳禅舞,买禅物,而后各种自拍,晒朋友圈。于是仙女们就完成了一次修行的活动!

这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特别典型,因为我们这个城市,流行卖茶,大街小巷数不尽的茶馆,我时常诧异它们在今日如此经济条件为什么生意可以长盛不衰,我后来明白了,原来它和伪修行有关。

再举一个例子,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细节,主人公一生做生意暴富和儒释道看起来没太大关系,后来突然发现得了癌症,时日不多。

最后,他决定坐在轮椅上让朋友将其推进湖中自杀。在将要下水之前,他说了一句话:“生活就是修行。”

这时想到了修行,会不会太晚了?

01

那么什么是修行?

起自2000多年前叫做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古典哲学的修行传统,其一个中心思想是事关人们对待财富,名誉,地位,性,感官享受,健康的态度问题。

基于对于精神超越的理想,基于一种洞见,他们鼓励我们超越这些东西。这种鼓励有可能变得很极端,比如,“存天理,灭人欲”,比如我们骂人禽兽。古典思想有可能变成对于人的动物性的一种排斥。

2000年过去了,这样一种态度和今人之流行的态度是颇为忤逆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整个经济体系必须以刺激人之欲望维系其发展的社会。哀叹今日物欲横流,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说到这里,我必须岔开一点,说一下我上面隐藏着的一个容易遭致人们反驳的说法。

我在上面讲欲望时,把健康,感官享受和财富,名誉,地位都放到一起了。而在实际人群中,其实可以看到有两类人,如果他们讨论起来,是不站在一个阵营的:其中一派我姑且称之为健康享乐派,另一派是进取成功派。

我的一个朋友夫妻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老公是健康享乐派,妻子是进取成功派。老公学历高一些,工作于体制内,工资不高,他乐衷于踢足球,听音响,坐绿皮车穷旅游;而他妻子工作于体制外,是一家企业副总监,她乐衷于炒房,投资,创业,应酬。老公看老妻,颇有微词,觉得对方瞎折腾,不懂生活,没有文化,而认为他的生活方式才是更健康的。

健康享乐派攻击进取成功派的说词,貌似出现了这样一种极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地方:似乎强调健康的,要在精神上优越于追求财富名誉的。

我不赞同,或者说不看重这两派的区别。在我看来,健康派和进取成功派之间的不同,其实不过是躺平派和内卷派之间的区别,它们皆与修行无关。

02 ‍

那么什么是修行?

好,我们继续回来讨论,在今日的现代社会,修行这个词,这种东西还有意义吗?

我认为有!为什么?

且看看我们今日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甚至严重蔓延到青少年身上,便可想象修行的意义。当然,在今日,也许用修心这个词语代替修行更合适。一旦谈到修心,我们就不可不涉及到心理学,这个与现代化共生的产物。

但是,谈论心理学,我们一定需要和古代用语---修行发生关系吗?

当然不一定,如果你在给来访者做心理咨询,你并不需要说你在教他修行;甚至不应该这样说,你这样说,也许就把来访者吓跑了。有许多心理咨询的方法也都与这个用语无涉。

那么,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为什么我要谈论修行?

因为我看到这个词背后蕴含的一个深刻宽广的人生哲学态度。这是一个极智慧的人生哲学,态度。它是心理咨询和种种精神修炼中的一剂猛药,因为它犹如釜底抽薪,直指人生中最根本的,最困难的存在议题:命运。

活了一定岁月,经历过现实毒打的人,仅凭直观的常识都可以理解,人生有时就像一个怪物,你面对它茫然不知所措。而修行的哲学和心理学,可以助你实现最终看到这个怪物转化之间的美丽,那时,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我们现在将这个修行态度的简要内在逻辑展示如下:

我将财富,名誉,地位,性,感官享受,健康都归于一类,称之为外物,这些外物的核心特征有三点:

第一,它们确实是好东西,很少人会完全不要它。我们要它们,因为这是由人类百万年进化出来的大脑基因程序决定的。

第二,但是,这些东西是有限的好东西,也就是说它们最大的特性是无常,难以控制。

第三,它们无法终极地满足自己。因为人心渴望永恒,常,秩序。

修行态度要我们不去过分执着于上述这些有限的好东西。过分执着于它们,必不幸!

可是不去执着于它们是件容易的事吗?当然不容易。因为前面已经说过,它们是人类百万年祖先进化出的大脑神经程序。所以“不执着”这三个字,不能仅当口号来说。

好在,人类进化的程序中还有一道光明万丈的礼物,那就是理性!

03

美德

依据理性,我们中一些聪明者会问一个问题:

“那些外物虽然不能终极满足我们,但是你说过它是我们人类百万年进化出来的基因程序,那么最多我们做到时常提醒自己不执着,除此之外,还能怎么样?修行还有什么吗?”

回答是:当然有的! 那就是,在外物之外,还有一个东西高出了它们,它是更重要的,更值得追求的!它是零前面那个一。

这个东西叫美德!

这里讲的美德,不是道德绑架中的那个道德!道德绑架中的道德之所以不讨人喜欢,是因为它好像只是要我们牺牲主体意志和需要去满足其他人(通常是那些有权者)的需要,或者某个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归属感的集体稳定的需要。

美德是事关你这个人的,作为你这个人,活出你的人类性的样子。美德,是人的功能属性,不能发挥它,一个人就不像人,美德就是最好的你自己。

这样的推理,虽然已经完整了,但是你可能无感。你会想,那是些什么东西呢?

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东西,或者是最高的美德:

智慧!

没有智慧,你有了或财产,或地位,或名誉,或性,或健康,或感官享受,您觉得可行吗?

让我最终祭出那句古老的祈祷文,来说明智慧的重要性:

“上天啊,请赐予我安宁,

让我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

请赐予我勇气,

让我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

而后让我学会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和不可以改变的:

智慧。”

这,就是我认为的好玩意儿的修行!

百年多来,现代心理学发展出了无数的具体的理论,方法,技巧。而这些思想和方法,可以构筑出一个修行的实操科学系统,帮助我们在追逐财富,名誉,地位,性,感官享受和健康的这个进化自动导航系统(自动导航系统不要学)之外,学习理性这个刻意导航系统,最终达成智慧,过一个富有意义的真正幸福的生活。

作者: 韩岩,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人本整合心理(ID: Psycho-Spirit),已获授权。


我成长这么久了,怎么跟父母相处几天就破功

☜♡☞

咨询电话:186-1257-6320 / 138-1124-808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