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 月 21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世界经济论坛 2025 年年会发表讲话,其中 14 次提及中国,对华态度的转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朗普此前扬言的征税计划阴影还未完全消散,冯德莱恩的这番表态,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
冯德莱恩(资料图)
1 月 20 日,特朗普发表就职演讲并宣布将签署一系列行政令。在经济领域,他建立对外税务局,明确表示要对外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展露无遗 。特朗普早就不是第一次提及加征关税,在过去的政治活动中,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挥舞 “关税大棒”,威胁对墨西哥、加拿大、俄罗斯、欧洲多国加征关税。此前,他还承诺上台后立刻对三个国家征税,分别是对中国加征关税 10%、对墨西哥额外征税 25% 以及对加拿大征税 25% 。并且在 1 月 21 日,特朗普还表示预计 2 月 1 日开启征税计划,除了先前的三个国家之外,又将欧盟纳入征税对象。
特朗普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从他过往执政经历来看,是其一贯秉持的 “美国优先” 理念的延续。他认为通过设置关税壁垒,可以推动美国产业回流,刺激制造业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扭转贸易逆差,进而振兴美国经济。但他却忽视了全球供应链早已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并不是独立的经济孤岛。一旦这些加征关税措施全面实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被征税对象必然不会坐以待毙,大概率会采取报复措施,这无疑会让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对美国自身而言,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自我封闭的困境,失去在全球经济交流中取长补短的机会。尽管关税收益或许能在短期内为美国工业化升级提供一定资金,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保证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真正的 “竞争优势”。毕竟,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多边主义与合作才是主流,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不得人心。
美国(资料图)
特朗普的关税主张,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极具威胁性和破坏性。一旦实施,将导致部分产能转移,进而重塑全球制造业的成本结构和竞争格局。同时,也促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回流或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无疑将受到深远影响。而这其中,欧盟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特朗普明确将欧盟纳入征税名单的第二天,冯德莱恩在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可谓是意味深长。她在讲话中一方面不忘就涉华贸易问题说三道四,再度搬出所谓 “市场扭曲”“中国冲击”“贸易失衡” 等措辞形容涉华经贸问题。但另一方面,她又多次强调欧盟应努力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并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借 2025 年中欧建交 50 周年契机深化对华关系。
“我认为在与中国的对话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我认为,我们必须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找到符合我们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2025 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 50 周年。我将此视为一个契机,与中国进行交流并加深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拓展我们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冯德莱恩试图向中国释放合作的信号。
欧盟(资料图)
冯德莱恩此番态度的转变并非偶然。在此之前,欧盟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并不友好。在特朗普上台前半个月,欧委会还在推动加强对中国半导体、量子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的投资限制,响应拜登的 “封锁政策”。在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事件上,绝大部分原因都在于欧委会施压拒绝松口,坚持对中国征收高关税起点,造成事务拖延。
而如今,欧盟内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欧盟经济增长乏力,部分成员国还面临着债务危机等问题。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欧盟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稳定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特朗普对欧盟的征税威胁,让欧盟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存在巨大风险。如果与美国陷入 “热贸易战”,欧盟经济将承受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庞大市场和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国,自然成为欧盟眼中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
此外,今年是中欧建交 50 周年,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对话,就能推动合作、办成大事。在过去的 50 年里,中欧经贸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欧洲理事会主席(资料图)
1 月 14 日下午,国家领导人应约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时就指出,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双方要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经验,共同维护好中欧关系政治基础,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科斯塔也表示,欧方愿同中方一道,共同庆祝建交 50 周年,加强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强化伙伴关系,开辟欧中关系更好发展的未来。这也为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冯德莱恩释放出与中国合作的信号,但欧盟的真实意图仍有待观察。有观点认为,欧盟可能只是将中国当作砝码,试图 “刺激” 特朗普政府和他们修复关系。毕竟,欧盟与美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短期内完全转向中国并不现实。
而此次面对特朗普的征税威胁,欧盟一方面试图通过与中国合作来增加自身在贸易谈判中的筹码;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向美国表明,欧盟有其他的选择,不会在贸易问题上一味地妥协。但如果欧盟只是将中国作为谈判的工具,而不是真心实意地寻求合作,那么中欧合作的前景将充满变数。
特朗普(资料图)
未来,欧盟需要在中美之间做出更为明确的选择。如果欧盟能够摒弃偏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原则与中国开展合作,那么中欧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双方可以在经贸、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在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下,冯德莱恩释放出的合作信号,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还需要看欧盟下一步的实际行动。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中欧关系的发展,期待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