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是亮了,城市形象却被黑了!
文|清哲木
相信很多人注意到,今年春节期间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新闻热点。除了大S意外逝世掀起网友热议外,能拿得出手的另一个热点被山西大同市占据,一出手便是“大手笔”。
2月4日,山西大同鼓楼商户岳先生发布了一条视频,称自己的店铺没有按照当地要求“彻夜亮灯”,结果被政府工作人员半夜强行撬锁进店开灯。最后还把锁给换了,让商户没办法第二天继续营业。
哲木观察注意到;撬锁开灯,是当地社区曾下发《古城亮化倡议书》,“为了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倡议“古城内各商业门店应确保室内灯光充足,直至次日天明。门头牌匾、广告牌、LED电子屏及灯笼等应全部点亮,直至次日天明”。
“倡议”两个字已经说明,亮不亮灯是自愿行为,别人不好强求,再说这种事本身也无法通过行政手段硬性要求,“倡议”两个字只能说地方还不至于硬性要求,但,这只能说咱们在字面上理解的范围,事实上大同市鼓楼亮灯当地的处理手段已经超出“倡议”之外,完全是“强扭的瓜”。但是,就是这个“强扭的瓜”让大同市这次顺利出圈,并且有望诞生一个新成语——撬锁开灯。
这是继江西的“指鼠为鸭”、“提灯定损”之后,2025年即将成为网络新成语的网红地,灯是亮了,城市形象却被黑了!大同撬锁开灯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动用公权力撬门,是谁给相关部门的权力?如此胡作非为还有没有法治?如果“倡议”亮灯能发展到这样干,那倡议跑马拉松,不跑的人是不是要绑着手在车后面拖着跑?提倡义务献血是不是就可以把人拖上献血车?提倡捐款是不是可以上门来抢?如此奇葩的事,竟然发生在处处讲法的今天?地方知不知道倡议亮灯的背后,还有一个倡议“人走灯灭,防患未然”?
平心而论,在春节期间地方希望灯火通明,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并且根据当地通知显示,商铺额外产生的电费,政府将予以补贴。这也说明当地对此举也有着一定的通盘考虑,并不是单方面向商户转嫁成本,而是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去打造城市景观。动机没有错,但在方法上、执行上却大错特错,实现城市亮化的目标需要的是和商户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沟通,而不可过于生硬粗暴。像撬锁开灯的做法,不仅造成商户利益受损,事实上也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朴素认知——商铺也是一种私人空间,为何可以在没有合法程序的基础上随意撬开?这种对常识的颠覆,也是这则新闻获得巨大关注的原则所在。撬锁,它的行为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哲木观察认为,这种行为应该按入室盗窃论处,不管涉及到谁大同市都应该一查到底。
而这种典型的形式主义操作更令人不齿,亮灯的背后是地方滥用公权力,大搞形式主义,权力凌驾法律之上,不严肃追责,难以服众。撬锁开灯,灯是亮了,但行为太黑了,不能大事化小,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