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又快到春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老话:“过年不看春晚,总觉得缺点啥。”可是,最近几年,这春晚小品啊,真是越来越不对味儿了。以前那叫一个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指着电视哈哈大笑,那笑声都能把屋顶掀翻了。可现在呢?看完小品,倒是没少思考人生,但笑点呢?咋就那么稀缺了呢?
说实话,我挺怀念那些年的小品。那时候的小品,就像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皮薄馅大,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那叫一个香!赵本山、宋丹丹、陈佩斯、朱时茂……一个个都是活宝,他们一上台,不用开口,光那表情,就能逗得你前仰后合。那时候的小品,就是图个乐呵,图个开心,大家看完,心里暖洋洋的,感觉这年过得真痛快!
可现在的小品,咋就变味儿了呢?
现在的春晚小品,太爱“讲大道理”了。你看,以前的小品,虽然也有些讽刺意味,但更多的是通过幽默的方式,让大家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而现在呢,很多小品都变成了“道德宣讲会”,动不动就教育你一番,什么“诚信”、“孝道”、“家国情怀”……这些当然都是好东西,但你得找个合适的地方讲啊!春晚小品,本来就是让大家放松放松,开心开心的,你非要在这儿搞“思想政治课”,谁受得了啊?观众花钱买票,图的是开心,不是来听你上政治课的。
现在的创作团队,好像有点“为了完成任务而创作”的意思。以前的小品,都是创作者们绞尽脑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然后精心打磨出来的。那时候的小品,每一个包袱,每一个梗,都经过反复推敲,就是为了能让观众笑得更开心。可现在呢?感觉很多小品都是“赶鸭子上架”,为了凑个节目,随便拼凑一下就上了。这样的作品,能好笑才怪呢!创作是个良心活,你糊弄观众,观众自然也不会买账。
现在的审查机制,也让小品创作者们束手束脚。以前的小品,虽然也有审查,但相对宽松一些,创作者们可以大胆尝试,敢于创新。而现在呢?稍微有点“出格”的内容,就被毙掉了。这样一来,创作者们为了保险起见,只能选择一些“安全”的题材,结果就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没有新意,哪来的笑点?
现在的观众口味也变了。以前的观众,可能更容易被一些简单的幽默逗乐。但现在的观众,见多识广,对小品的要求更高了。你要是还拿老一套来糊弄观众,肯定不行。这就要求创作者们必须更加努力,不断创新,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说到底,春晚小品好不好笑,关键还是在于创作者的态度。如果你真心想让观众开心,你就得用心去创作,去挖掘生活中的笑点,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为了迎合某些“高大上”的主题。我希望,未来的春晚小品,能回归初心,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幽默,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再次找回那种坐在电视机前,开怀大笑的感觉。
春晚小品,咱们能不能别再这么“正经”了?能不能让我们好好笑一场?这不仅是我的愿望,也是广大观众的心声。希望未来的春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