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历诸多磨难,大山的祖父母仍对中国满怀热忱,常给后代讲述在中国的种种经历。这些故事,像一颗种子,在大山父母心中种下对中国特殊的情感,也在年幼的大山心中,悄然埋下好奇与向往的种子。童年时期,家庭聚会里,关于中国的故事是常见话题,让大山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充满想象。
1984 年,大山进入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学习。出于兴趣,他选修 “现代汉语” 课程,就此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爱上汉语。此后,他不仅将汉语作为主修课程,还转为中国研究专业。凭借自身努力,大山成绩优异,获得全额奖学金,并入选中加学术交流项目。
1988 年,大山终于踏上中国土地,成为北京大学的交换生,专攻中国语言文学。初到北大校园,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大学生格外显眼。但他很快融入校园生活,不放过任何学习汉语的机会,与中国同学交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汉语水平飞速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相声,产生浓厚兴趣。
1989 年,央视准备元旦晚会,想邀请一些在华留学生参与演出。得知消息的大山兴奋不已,毫不犹豫抓住这个机会,出演小品《夜归》,饰演一个加班晚归,被妻子关在门外的丈夫。节目中,他的角色名叫 “许大山”,从此,“大山” 这个名字便伴随他在中国的演艺生涯 。
小品播出后,大山一夜成名。观众记住了这个说着外国口音普通话的 “许大山”,很多人甚至忘了他本名,直接称呼他为 “大山”。这个角色让他迅速走红全国,也开启他在中国娱乐圈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