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费“活力迸发”,文旅活动“燃爆新春”,文旅市场“南北互换”……

乙巳蛇年春节,通化市围绕“吉地过年 吉祥如意”主题,创新“冰雪+新玩法”亮点突出,打造“非遗+新场景”别样年味,营造“文化+新活动”情怀拉满,喜迎新春文旅“开门红”。

据银联商务大数据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通化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9.62万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8.67亿元。



全域“冰雪”嗨翻天

“我们特意来通化以滑雪的方式迎新春,和众多滑雪‘发烧友’一起包饺子、过大年,再早早地去‘顶门’开启新年第一滑,太有意义了!”来自广东的滑雪爱好者张禹锡“嗨”滑迎“春”。



热“雪”迎新,滑雪过新年,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全方位升级春节假期新业态,推出新春饺子宴、“新年首滑”、集市东北风情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新春浓厚氛围,俄罗斯风情雪街、新年网红墙等系列打卡地人气火爆,吸引来自国内外游客嗨翻新春、乐动冰雪。



2月1日至2月3日,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在全国雪场“滑呗”记录单日排名第四,总里程达73万公里。五洲皇冠酒店、鹿鸣温泉酒店、假日酒店、观山公寓连续五日入住率均达100%。

解锁玩冰嬉雪新春玩法,通化市周边其他8家滑雪娱雪场所推出滑冰、冬泳、雪上爬犁、冰雪飞车等冰雪娱乐项目50余种;集安市五女峰首次打造1520米超长滑梯,成为市民和游客新晋打卡地;柳河县一统河冰雪嘉年华打造超100组雪雕,推出滑冰车、打冰嘎、雪地摩托、围炉煮茶等活动,实现周边冰雪游“全面开花”。

春节期间,全市滑雪娱雪场所共接待游客11.9万人次,营业收入1293.15万元。

非遗“年俗”庆新春



老城游玩、非遗闹春、非遗演出、非遗打铁花……通化蛇年春节“非遗游”成为“顶流”。



这个春节,通化老城·龙兴里以“东方腔调 参情贺春”为主题,在主城区内布置十二生肖花灯展,打造蛇年主题花灯30组,以发财树、新年桃树等形象作为打卡IP,持续开展盛景花市、鱼灯快闪、财神迎春、非遗手作等各种沉浸式演绎活动60余场。



同时,打造非遗民俗市集,现场制作春联、剪纸、刺绣、灶糖等,展示各类非遗项目,通过戏出东方、非遗表演的形式,让游客在非遗的璀璨中重拾年味、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唤醒情怀。春节期间,通化老城·龙兴里累计接待游客14.6万人次。



“带着孩子来逛老城、看非遗、品民俗,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年味儿’十足,孩子也特别感兴趣,嚷嚷着还要再来。”通化市民于思淼带着孩子体验非遗剪纸,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剪出对新春的美好希望。

非遗过大年,欢欢喜喜闹新春。集安市以“集山集水集福集安 过年七天乐”为主题,打造首个“非遗”新年,围绕非遗表演、民俗活动、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内容,持续开展非遗打铁花、风火轮表演、川剧变脸、舞龙舞狮等活动,累计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年味儿”四溢。

多彩“文博”添年味

“巳”不可挡,“文博”相伴。春节期间,通化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满族文化园等文化场馆“不打烊”,延长开放时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市民品出“幸福味”。



“没想到过年期间博物馆不仅正常开放,还延长了开放时间。来通化过年,到博物馆里领略通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底蕴,用‘文化’的方式过大年,丰富多彩。”游客钟晓飞说。

创新融合文博庆“春”,通化市从民俗活动中寻找正宗年味,在博物馆里享用“文化大餐”,持续举办“万副春联飘红百姓家”、庆新春“学剪纸送窗花”、2025年庆新春民俗游艺等系列群众艺术活动30余场,推出新年起源、传统习俗、地方特色、冰雪文化以及新年文学作品展览。春节假期,全市文博场馆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



与此同时,全市主要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融入赏年景、观花灯、滑爬犁、堆雪人、包饺子、蒸豆包、贴春联等关东特色民俗文化;联动各县(市、区)重点景区和休闲街区同步开展新春活动、年物大集;推出柳河冰雪嘉年华、通化县新春秧歌节等系列新春活动20余场次;全域开展“超级年货大集”累计吸引市民和游客超20万人次参与……一场场精彩活动为市民、游客欢度蛇年新春添了年趣、浓了年味。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鑫 实习记者何禹洁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