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福建全省联动开展“非遗贺新春”“过福年”文旅消费月等系列活动,举办1880多场迎新春活动,推出130多项惠民出游大礼包。据第三方测算,假日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602.08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308.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携程数据显示,福建省新春旅游人次居全国第6位,旅游消费金额居第7位。
非遗民俗“热辣滚烫”
“春节”申遗成功的影响力持续发酵,“非遗过大年”成为福建春节文旅的重头戏,全省累计开展“八闽非遗贺新春”等主题活动近千场,推出非遗购物月、“坊说非遗”市集、民俗踩街、灯舞巡游表演等活动,举办“福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展”“福蛇呈祥”——乙巳新春主题非遗作品展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寻年味、品年俗、享年趣”,体验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
泉州以“非遗中国年·就在泉州过”为特色,推出300多场特色活动、40多条非遗体验精品线路,吸引超200多万游客参与体验。莆田推出“到莆田过大年·莆田元宵”30天40项80场精彩民俗活动。漳州上榜“美团旅行”全国春节非遗热门小城第2名,漳州古城酒店搜索量上涨412%。福州上榜同程全国热门非遗打卡地第4名。
文艺文博“乐动八闽”
优质文化到基层,春节期间,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演出超600场、观演超117万人次,“周末戏相逢”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过大年”。全省联动举办“村歌”“村晚”、音乐演艺、街头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惠民演出活动1000多场,推出《土楼里飘出“梦想的声音”》、夜市“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文化活动,数百万人参与。
文旅市场“火热增长”
文旅产品持续热,全省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消费聚集区、休闲街区、重点旅游村针对不同客群,创新推出“城市漫游”“奔县游”“乡村游”业态产品,仅监测的143家4A级及以上景区累计接待人数超1000万人次,监测的205个省级金牌旅游村接待人数近800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总接待量超一半。
核心景区效应强,全省12家(13处)5A级景区,假期游客接待量3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6%。
文旅消费人气旺,仅云闪付平台结算数据,春节期间全省包含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电影在内的文旅消费达24.15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性演出724场,观演人数达到19.27万人次,营业收入1548万元。
沉浸式业态“带火市场”
传统地标演绎国潮风,福建博物院、福州三坊七巷等推出的XR沉浸展、沉浸式AI展览等新科技体验,打造《唐朝诡事录》国潮沉浸剧场等新业态,吸引人流量超百万人次。泉州科技馆《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宁德国风海洋主题VR沉浸展《深海奇遇》、厦门《飞跃中国》裸眼球幕悬空飞越剧场、“暖冬滨海+科学探秘”等新业态、新玩法强势引流。
文旅融合打造新热点,各地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红色文化衍生文创产品,全省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1%。泉州对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桥进行三维重建和空间定位,通过音视频和AR技术,让游客在手机上穿越千年、沉浸体验历史。三明借势电影《笑傲江湖》,推出“跟着电影过春节”系列活动,开展电影主演打卡景区、武侠角色扮演等活动,日均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
入境旅游“热度攀升”
海外游客大幅增长,抢抓免签范围扩大、入境签证便利化与首个世遗中国年的叠加效应,出台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发布福建10条入境旅游经典线路,推动泉州建立“1+N入境游客服务驿站”。据厦门边检总站预测,假期福建口岸出入境旅客量超19万人次,日均出入境旅客量较1月增长约18.6%。携程数据显示,假日期间福建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0%,外国旅客“春节非遗体验”搜索量增长3.5倍。
来源:福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