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里的农夫好逸恶劳,总想着不劳而获,最后只能自食恶果,沦为大家的笑柄。

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像故事里农夫那般贪婪的人,比如北京 “最牛钉子户” 张长福。




故事要从一条举报信息说起。曾有网友在北京市市长留言板留言,称朝阳区平房堵路,好好的双向 8 车道马路,到了那里被挤兑得仅剩下两条车道。

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舆论哗然,大家都十分好奇,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敢在首都的大马路上 “建房子”。随着舆论热议,张长福进入大众视野。

张长福居住的地方原是北京朝阳区太阳宫乡的尚家楼村。

2003年,太阳宫乡大规模开展拆迁开发,尚家楼村229户村民收到房屋评估单,其中就包括张长福和他弟弟张长友。

张长福和弟弟家宅相连,张长福家实际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房本面积153.6平方米,评估价83万元,每平方米约5000多元;

弟弟张长友家房本面积85平方米,估价43万元。

按照当时政策,张长福能以4239元 / 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一套两居室回迁房,而女儿已20多岁的张长友一家可购买两套回迁房。

彼时,周边楼盘开盘价已超8000元/平方米。



面对政府给出的补偿方案,村里大部分住户都欣然接受,可张长福却与政府和房地产商较上了劲。

他觉得自家房子地处黄金地段,价值远不止于此,便自认为有了和开发商讨价还价的底气。

当相关部门和拆迁公司找到他们时,兄弟二人直接提出400万现金和三套三居室房子的要求。

要知道,那可是2000年初,据统计,2000年北京市商品房均价约4000~5000元 /㎡,张家兄弟的要求在当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开发商自然不会同意,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对其他住户不公平,还可能引发其他住户索要更多赔偿,导致局面失控。

于是,双方互不相让,陷入僵持。



张长福看着老街坊们陆续搬离,自己和弟弟却坚守在此。

他笃定开发商耗不过他,毕竟自己的房子位于十字路口,不拆的话开发工作很难推进。

然而,开发商并没有如他所愿,而是选择暂时搁置他的问题,先行开工。施工开始后,张家兄弟的噩梦也随之而来。



“早上听着车声醒,晚上听着车声睡。”

张长福的妻子无奈说道,他们早已习惯道路拥堵时的车喇叭声。

由于施工,周围尘土飞扬,家里整日不得干净,洗好的衣服不敢晾在外面,窗户常年紧闭,日子愈发压抑。

夏天,北京酷热难耐,张长福家的空调老化不好用,出门便是漫天沙土;

冬天,他们靠电暖器取暖,可墙壁四面透风。

他家的房子,红色砖墙上满是黑色污渍,野草肆意生长,垃圾遍地,苍蝇乱飞。

下雨天更是难熬,尽管房顶盖满防雨油毡,石膏天花板还是被雨水泡得发黄,甚至屋内积水能淹到小腿肚子。

不仅如此,周围居民搬走后,用水十分不便,洗澡、洗漱都成问题,上厕所更是要跑到附近公园的公厕,要是拉肚子,只能用塑料袋应急。



而且,这里没有有线电视,即便买了 “锅” 也常收不到信号,毫无娱乐可言。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张长福察觉到不对劲。

开发商在一年内完成了一期建设,他家虽在规划范围内,却被完全忽视,开发商完美避开了他家。

张长福心里犯起嘀咕,但自尊心作祟,他不愿主动去找开发商询问。



他心存侥幸,觉得开发商不会放任他家不管,毕竟房子在路中间影响不好,肯定还会再来协商。

反正施工结束了,大不了就一直住下去。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路修好后,张长福家从周一到周五成了停车场,尤其是早晚高峰,上百辆汽车堵在这里。



有一次,一辆966路公交车艰难地斜横在马路中间,周围小轿车喇叭声不断,它花了近15分钟才拐过弯。

此时,骂声便会不断传进张长福耳中:

“谁家的房子啊!”

“有没有公德心啊,把房子建在这儿!”

这些骂声常常持续一两个小时,直到早晚高峰结束。

而且,房子不仅挡路,还影响市容。

附近居民赵大爷站在12楼指着张长福家说:“2005 年以前的曙光西路‘机非混合’,一到阴雨天泥泞不堪。



2005年开始修这条街,本是好事,可修到十字路口就修不下去了,破破烂烂撂在这,太影响市容市貌了。”

他家的房子就像一颗突兀的红色粉刺,与附近的高档住宅区格格不入,院墙北边 10米处的28层高楼UHN国际村,黑色花岗岩和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而张长福本也该住进这样窗明几净的楼房。

日子久了,张长福心里也有些愧疚,但这份愧疚终究没能战胜他的贪心。



2008年,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张长福家成了潜在隐患。

开发商再次找上门,张长福却再度狮子大张口,他以为为了奥运会,开发商会 “顾全大局” 答应他的任何条件。

他提出按照当下4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进行补偿,开发商一听,直接拒绝离开。

无奈之下,政府为了市容,用围墙将张长福家围了起来,这一举动让他家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各路媒体纷纷报道。

张长福声称自己只是想要合理补偿,可他所谓的合理在开发商看来实在离谱。



由于张长福的固执,为了大家出行安全和他家自身安全,政府最终采取强拆措施。

张长福本以为政府只是吓唬人,直到施工队在他家门口待命,各种铲土机就位,警车戒备四周,他和妻子才慌了神。

张长福的妻子不顾阻拦冲进屋子,最后被工作人员拉了出来。



随着大型铲车机械臂的挥动,张氏兄弟的平房很快变为一片瓦砾,只剩下一段约 30米长的围墙。

房子被拆后,开发商依旧按照当初的补偿方案给予补偿,这场僵持了8 年的 “闹剧” 终于落幕。



张长福坚守8年,一分钱没多拿,反而因这8年物价变化,实际损失不少。

这8年里,他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其他邻居早已享受新生活。张长福不是 “最牛钉子户”,而是 “最惨钉子户”。

人要学会知足,一旦内心欲望过于强烈,就可能像张长福一样,最终得不偿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