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CCTV-7国防军事频道正午国防军事栏目,公开报道了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特种机”飞行教学科班团队的事迹,本文作者国平视野注意到,节目中披露了两个极为重要信息。
一是“特种机”飞行教学科班团队,希望在未来舰载固定翼特种机飞行人才培养的链路上要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借助海军航空大学林春亮之口称,现在,18号舰马上要列装了,已经具备了服役条件。
林春亮,目前无公开资料显示其具体职务,但根据其在海军航空大学以及对军事装备的了解和发言来研判,国平视野推测他可能是与海军装备研究、教学或军事理论研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或教员。
据公开搜索到的资料,2024年03月07日19:47,海军航空大学在公众号发布了《奋飞新征程 强军当先锋》的文章,身处不同战位的8名先进典型代表,就有奋飞海空领航转型的团队领导、有教战研战为战育人的飞行教官。据此研判身着海军军官制服的林春亮,十之八九就是海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
林春亮,在节目中表示海军航空大学,正在积极准备舰载机上舰训练工作,除了舰载直升机还有舰载预警机。需要注意的是,央视在播出节目中,并没有出现空警-600预警机,他们平常训练使用的是却是运-7运输机,可用于模拟空警-600起飞以及着舰。
空警-600预警机,在研制过程中就借鉴了运-7运输机的一些技术和设计理念,比如机体结构、气动布局等方面,在起落架和机体结构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强化,以承受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时的巨大冲击力。
关注中国海军装备动态的网友,都知道央视披露的所谓“18号舰”,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三艘航母,即003型18“福建”舰,是艘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重型航母。
目前,经过一年半的运作,“福建”舰先后在黄海和渤海进行了六次海上测试,完成了雷达/导航/通讯/数据链/电子战/指挥控制等系统、动力系统及机动测试、电磁弹射测试、舰载机触舰复飞/阻拦降落等测试工作。
“福建”舰,现正在长兴岛江南造船厂4号船坞内,进行舰体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大概率将进行船体两舷水线部位主要是船底的清理工作,除掉吸附的藤壶、贻贝、海藻等海洋生物,做好防锈和防腐以后,将重新刷上新漆。
此外,就第六次海试时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也要在船厂船坞内进行整改。以此速度来研判,2025年底前“福建”舰刷号,举行隆重的入列仪式,中国海军历史性地拥迈入“三航母时代”,从现在开始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在新春佳节期间披露,“18号舰马上要列装了”,可谓给中国的广大军迷“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前有推断“福建”舰可能会在海军节正式服役,恐怕就不是空穴来风了,而是很有可能实现了。
现在,中文网络上已有相关的文章,在探讨在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6周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福建”舰是否有可能正式服役。
在中国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陆上训练基地,早就开始进行相关型号固定翼舰载机的陆上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的测试,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从开源的国外商业卫星图片来看,歼-35、歼-15T、歼-15D、空警-600、教-10等舰载机,都摆放辽宁兴城的训练基地两侧,表明这些舰载机都将成为中国第三艘航母的配套的军机。
海军少将马伟明,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成功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器,性能超越了国外中压交流电磁弹射器,歼-35等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很快就能完成测试,为“福建”舰的入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研发成功的电磁弹射器,运用在了003型航母18“福建”舰和076型“两栖航母”上,比“尼米兹”级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使用的传统蒸汽弹射器,在技术上更先进弹射舰载机效率更高,在短时间内就能放飞数十架舰载机。
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曾经撰文承认,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福特”号航母确实“技不如人”;中国的“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上,已经超越了“福特”号。
原因就是采用中压交流弹射器的这艘核动力航母,陆上测试基本问题不大,上舰以后却故障不断,至今为止,E-2E/D预警机还未在“福特”号上进行弹射起飞。
若“福建”舰正式入列,证明了中国在航母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将是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一流的水平。
在多了一艘电磁弹射型重型航母以后,将极大提升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综合作战能力将实现历史性飞跃。在未来有可能执行远涉重洋的作战任务时,中国海军就有了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大洋深处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中国作为大国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