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接“龙宝宝”的盛况。这种现象,让许多人认为2024年的生育率或许会很可观。
在2024年年初,许多专家曾预测,生育率或将迎来小幅度的反弹。甚至有专家大胆预测,2024年的生育人数会突破1000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出生人数为954万人。
相较于2023年的902万人,出生人口增加了52万人,确实有小幅的反弹。
然而,2024年单个的出生人口数据并不能清楚地说明问题。
当我们对比历年的生育数据时,就会发现,老百姓对“传承香火”越来越冷漠了。
在上世纪50年代末闹饥荒那三年,每年的出生人口也超过了1000万。如今的社会,虽然能吃饱穿暖,但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许多年轻人的工作模式是996,甚至是007,每天在公司和出租屋之间两点一线,连睡眠时间都无法保证,更别说谈恋爱、结婚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纷纷拒绝了房贷、车贷和下一代。
网友犀利地指出,无论是“龙宝宝”还是其他宝宝,生下来都是“牛马宝宝”。因此,面对下滑的生育率,年轻人的态度却显得十分冷漠。
观念不同
如今,许多年轻人的认知中,压根就没有“传承香火”这个观念。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我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意味着劳动力,也就意味着一切。
一个家族的人口数量,往往与家族的兴旺直接相关。因此,在人们眼中,“人丁兴旺”、“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自我国上世纪开始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心理学专家王俊秀曾提出“社会心态”,
指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并不断变化的,在一定的文化和亚文化社会中多数成员或较大比例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导致了生育意愿的下降。
对于“传宗接代”的观念,年轻人普遍认为,“我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断了就断了。”
而相比起“儿孙满堂”的传统思想,年轻人更信奉“没有儿孙我享福”的观念。
生存压力大
老百姓对断绝香火的冷漠态度,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生存压力太大了。刚毕业的年轻人要担心就业问题,35岁以上的人需要担心失业问题。
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4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为1179万人,单位就业人数比例仅为55.5%。
同时,996、007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常态。
在这种情景下,许多年轻人光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更别说用结婚生育给自己增加压力。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许多人年纪轻轻身体就有很多问题。
“秃头”则是年轻人普遍的疾病之一。相关数据表示,我国“病理性脱发”人数已经达到了3亿。
其中,30岁以下的脱发人群占比高达69.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指个体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包括食物、睡眠等等。
“安全需求”指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的需要,包括稳定、确定性、远离恐惧等等。
恋爱、结婚、生育等都属于“爱与归属的需求”,指与朋友、恋人等建立起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
马斯洛指出,高级需求的实现,往往需要个体已经满足了低级的需求。
由于就业环境的恶劣,许多年轻人的工作、收入都无法实现稳定。也就是说,他们只实现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并没有完全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实现“爱与归属的需求”。
自己都活得一塌糊涂,生孩子只会让个人的悲惨,变成一个家庭的不幸。
因此,生存压力大,是老百姓生育意愿下降的直接原因。
总而言之,老百姓对生育率下跌的冷漠,不仅是因为观念的改变,更是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
如果能改善年轻人的生存环境,或将会提升老百姓的生育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