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关税等各个领域反击特朗普政府的第二天,就连一贯对华强硬的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最新表态也出现了极大的改观。
据悉,在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后,欧盟各国领导人先是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紧接着第二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讲话中表示,她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关系”。
众所周知,冯德莱恩是欧盟内部最著名的对华鹰派人士,在过去4年,她几乎每个月都有对华强硬的表态,所谓对华“去风险化”理论就是她的“标志产品”。
然而在特朗普上台后,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态度却似乎有了调整,对中国的语气明显软化——这已经是她近期来第二次公开对中国释放“友好信号”了。
冯德莱恩放低姿态,主动为中欧关系改口气、说好话,显然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以及中方的反制措施有关。
在此之前,在谈到与美欧之间的贸易时,特朗普曾毫不客气地表示:“他们不买我们的汽车,他们不买我们的农产品。他们什么都不买……而他们的一切我们都在买。”
特朗普的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让欧盟掏钱买美国货,否则就加关税。而为了让美欧贸易战升级可能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降到最低,欧盟高层现在亟需稳住中国这一头:
在讲话中,冯德莱恩非常直白地向台下的欧盟各国外交使团警告称: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地缘政治时代,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欧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每一种关系,我们已经不能再把许多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包括过去70多年来建立起的各种规则和惯例。”
她承认,欧盟必须进行调整,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需要更加“大胆、灵活”。即使是与长期合作的伙伴,可能也要准备好进行“艰难的谈判”——她这里指的显然就是美国。
冯德莱恩承诺,在必要时,欧盟会采取“强硬的态度”同美国打交道,保护自身的利益,并务实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就算冯德莱恩再有怎样的亲美背景(她的很多家人都是美国公民),面对特朗普赤裸裸的关税大棒威胁,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她也不能坐视不管——否则她也没办法向支持自己上台的法国和德国交代。美国与欧盟的2000多亿美元贸易逆差中,法德两国都是占大头的。
而在谈到中国时,冯德莱恩将中欧关系定义为“世界上最复杂、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她强调,如何正确处理中欧关系将决定欧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欧盟需要“重新平衡”中欧之间的这种关系,以确保欧盟的经济和安全。
在老调重弹所谓“贸易不平衡”和对华“去风险化”后,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应该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接触”,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案。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扩大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无独有偶。就在一个月前的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也曾有过类似的表态,强调欧盟有机会与中国加强接触,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
冯德莱恩两次提到“中欧有可能扩大贸易和投资关系”,或许是指重启已经搁浅多年的中欧投资协定。2020年底,中法德三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但进入2021年后,随着拜登政府的上台以及施压,中欧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该协定被欧洲议会投票冻结。
但如今的形势又回到了类似2018年前后的情况,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对准欧盟,而欧盟并不愿意轻易让步。为此,中欧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实际上,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就是在2020年,也就是特朗普1.0时期的最后一年。
换句话说,如果特朗普对欧盟的关税政策落地并在将来继续扩大,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推测,中国有可能会超越美国,再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欧盟自己的意愿和决心。面对愈加激烈、残酷的地缘博弈,欧盟的政治精英们是否真的有意愿更进一步,顶住压力,抛弃所谓的“去风险化”,不仅在量上,同时也在质上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所以对于冯德莱恩的言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果欧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实际行动,那么我们恐怕只能认为,冯德莱恩以及一些其他欧盟官员最近对华立场的软化论调,主要是为了与美国政府达成更好的协议,提醒特朗普,欧洲还有其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