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224字,阅读时间11分钟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称为“智驾元年”,2025年的智驾之争自然是渐入佳境。

就连以价格优势著称的比亚迪也要重金自研智驾,并计划在2-3年内,在15万级甚至10万级的车型上全面标配。

毫无疑问,智驾是大势所趋,所有车企都在“抱大腿”“自研”或者“全栈自研”,以期为消费者讲好未来出行的故事。

但,就2024年频发的智驾事故来看,车企目前所标榜、宣扬的“成熟”高阶智驾多少是有点“画大饼”成分在的。对此,有消费者在网上发文调侃:

“都是被遥遥领先给吹坏的,透支了智驾未来几年的发展,典型的行业百草枯”

“近两年才开始的智驾,一下就长大了?我是不信的,毕竟什么研究没个几年沉淀和发展都难成熟”

“智驾不如自驾,方向盘还是得把握在自己手里”

而对于车企所着急的高阶智驾“上榜”十万级车,普通消费者表示,这个锅我们可不背。“没智驾,可以;质量、安全系数低,不行。”

1.高阶智驾的“红与黑”

去年下半年,伴随着“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火“出圈”后,消费者对于高阶智驾的认知与期待似乎也逐渐到达了一个新的level。

在“买台无人驾驶车,早起送我上班,然后跑出租为我挣钱”的调侃声中,越来越多消费者成为高阶智驾的“尝鲜者”。

90后徐新月(化名)便是其中一人。去年9月她入手了一辆问界新M7,据她介绍,这辆车虽然没能实现她拥有一辆无人驾驶车的梦,但其高阶智驾功能确确实实为她提供了便利。



图/问界新M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我在上海工作,父母住在苏州,以前周末开车回家,一趟下来腰酸背痛不说,精神还很紧绷,M7这款车能根据路况和导航信息自动调整车速、保持车距并安全变道,大大缓解了我在长途驾驶中的疲劳感。”

身为老北京人的苏雷(化名)说起自己车上的高阶智驾功能有些洋洋得意。“满打满算我开车至今有小二十年了,但说实话,人年纪越来越大后,反应力相比以前是会有所减弱的,当面对路况复杂或人流密集的地方时,我这辆理想L6的表现会明显比我更迅速、更准确,为我的安全驾驶在无形中多了一道保障。”

但,高阶智驾以便利性优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就真的毫无安全隐患,值得消费者给予百分百信赖吗?

在2024年频发的高阶智驾事故中,答案逐渐浮现。

举例来看,去年10月,一辆开启智驾功能的问界新M5在宾鹤高速公路一弯道处未紧急制动,导致11只误入超车道的羊死亡。



图/宾鹤高速现场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11月,70多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反映,因自己的爱车在自动泊车功能上出现故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剐蹭损伤。

当然,技术故障并非高阶智驾事故频发的唯一原因。2024年一整年,因消费者过度依赖和信任高阶智驾酿成的“悲剧”不在少数。

2月,一辆行驶状态下的新能源车突然停在了车流密集的杭金衢高速往衢州方向K228路段的第二车道上,事发后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因该车辆驾驶员在开启高阶驾驶功能后睡着了,系统判定过长时间未触碰方向盘便在路面刹停了。

9月,一乘客在网上发文称,自己乘坐一辆新能源网约车回老家的路上发现,司机竟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后打起了瞌睡。

面对新闻里频发的智驾事故,多名消费者表示,很惶恐。“车企宣扬的类人驾驶水分很大,目前的高阶智驾并没有做到完全成熟。”

某新能源品牌一汽车销售坦言,“目前的高阶智驾不支持驾驶员离开驾驶座舱,且尚未达到完全解放双手的程度。”

2.高阶智驾的“门槛”

曾几何时,高阶智驾的入门车型被主机厂定为30万元级。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道,“30万以下的华为高阶智驾其实是亏本销售,用户只要买到的价格低于30万,车企都是卖一台亏一台,30万是盈亏平衡点。”

现如今,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内卷加剧,部分车企开始试图将高阶智驾延伸至下沉市场。

去年7月,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的深蓝S07上市,售价14.99万元-20.79万元。



图/深蓝S0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8月,小鹏MONA M03上市发售,售价11.98万元-15.98万元,其中Max版搭载小鹏XNGP全场景智驾,正式交付时间为春节后。



图/小鹏MONA M03售价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11月,搭载灵眸智驾2.0 Max的宝骏悦也Plus 2025款上市,起售价10.38万元。



图/宝骏悦也Plus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今年1月15日,比亚迪新技术院负责人杨冬生表示,未来高阶智驾功能会进一步下放,甚至10万元级以下的车都应该有。

按照目前已曝光的信息来看,2025款比亚迪海豹06、新款比亚迪秦L或将搭载比亚迪“天眼之神”高阶智驾系统。

需要说明一点,一个企业若想追高阶智驾的“时髦”,就得如上文余承东所述那般,做好亏本的打算。而对于主机厂来说,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是难以走到新能源决胜局的。

基于此,车企既想要“科技平权”的噱头,又想要保证整车盈利,就只能着眼别处的成本缩减。

至于降本后的潜在隐患,以长期使用降价换销量方法的车企为例,其产品质量大多出现了明显缩水迹象。

车质网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新能源车投诉中质量问题占比达52.4%,投诉故障点集中在动力电池故障、影音系统故障、车身生锈等方面。细分下,热销新能源车投诉销量比排名,表现垫底的十款车型中比亚迪旗下车型有四款。

《新能源观》的接触中,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有类人智驾不代表完全不用管车了,人在开车的时候三心二意,智驾系统万一出点小故障或者对路况判断失误,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买十几万车的人,其受日常生活压力、接触人群等因素影响,在自控力上是会明显差些的。

“十几万的车,成本摆在那儿,它的智驾肯定比不上大几十万车上搭载的。比如说感应精度、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肯定都要差不少,这不是在无形中增加出行安全隐患嘛。”

“像遇到暴雨、大雾等特殊天气,大几十万车标配的高阶智驾都尚且不能做到面对前方突发情况的百分百应急响应,别说十几万的车了。”

3.十几万的代步车不应该有高阶智驾

大浪淘沙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阶智驾已然成为价格、流量之外,各大车企的另一竞相角逐热点。

但,每一家车企都标榜的高阶智驾,真的是每位消费者所需要吗?

生活在北京石景山区的郭子易(化名)受通勤时间较远影响,决定在近期买辆车来代步。

在郭子易看来,自己与买辆车当“大玩具”的那群人是完全不沾边,毕竟对于他来说,想买一辆落地十几万的车也得需要分期才能实现。

“买车就是为了方便上下班,躲开早晚高峰的拥挤地铁,像座椅按摩、自动泊车这些高科技功能对我来说实用性并不高,因此,我在选车时提出的唯一诉求就是耐用且绝对安全。”

芮琳(化名)在年初提了一辆大众ID.3,对于选择这款车的原因,她直言,“我的用车场景主要是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所以续航和安全性才是我买车的首要考量,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都是次要的。”



图/大众ID.3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大多数以代步为主要需求且买车预算在十万元左右的消费者坦言,其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注重点大多会放在车辆的基础性能和安全配置上,同时,续航里程的真实可靠性也是他们会反复权衡的点。

而与诸多消费者的接触中,我们也逐渐发现,目前不光是10万+车型的受众用户不需要高阶智驾,20万+车型的受众用户似乎也不太需要。

“我之前买极氪007的时候,ZEEKR AD专业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选装是要付费的,大概3.5万元,我当时果断选择了放弃,感觉还没有加钱选个套件、尾翼来得实际,而且我对车企宣传的可替代驾驶的安全性始终存疑,还是自己开车更放心。”



图/极氪007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不同价格车搭载的高阶智驾肯定有区别,毕竟价格就摆在那儿,成本限制肯定很大,传感器的精度、数量都可能存在差别。”

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自己掌控汽车而非计算机。

不可忽视的一点,尽管普通消费者对高阶智驾有所保留,但对车道保持、刹车辅助、智能车道循迹这些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他们是持高度认可的。

多名消费者认为,基本的辅助驾驶完全可以做到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潜在危险的提前识别,能够增加行车安全系数。

“带孩子长途自驾游时,ID.3的车道保持功能是很实用的,能够帮我时刻留意车道,避免因疏忽导致的剐蹭碰撞事故。”芮琳如是说。

因此,在当下高阶智驾技术尚未能做到以绝对的安全性完全普及市场且价格亲民前,10万+车型还是应放下“什么都想要”的心理,着眼品价比,做好基础智驾功能。毕竟,“烧钱”的高阶智驾出现在十万元级车身上,多少是带些违和感的。

未来,搭载高阶智驾的车或许会人手1辆,但就目前的智驾技术来看,还很遥远。

【头图由AI生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