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

深圳生活着许多外籍居民、留学生

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加持”下

深圳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前来观光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

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友人

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

感受、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创造独特的旅行回忆、

文化体验和交流故事


蛇口的外籍居民写“福”字

外籍游客

来深圳旅游是一次“网络奔现”

春节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湾口岸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开业,提供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移民事务五大服务功能。记者在宝安国际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看到,五项服务功能都有对应的问询台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前来咨询的外籍旅客络绎不绝。问询台上,摆放着多种文图并茂的双语导览地图,可以“一站式”了解深圳的特色景点和美食。

在候机厅,记者遇到了刚刚结束假期准备回国的波兰旅客Bartlomiej,这是他第二次来深圳度假。“去年,我第一次来深圳度假,就爱上了这里。”Bartlomiej说,每次来深圳都要待上一个星期左右。“我最喜欢深圳冬天的气候,温暖、明媚,而且深圳的科技发达,城市非常现代化,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Bartlomiej告诉记者,深圳是他来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从这里出发,他先后前往北京、昆明等城市旅行。“中国美食很多,特别是蔬菜和水果又多又便宜,我最喜欢吃‘丑橘’,太美味了!”他说。尽管已经在深圳度过两个长假,Bartlomiej在离别之际依然依依不舍。“还有好多地方我没去过,以后肯定还会回来。”

来自罗马尼亚的Lily和朋友也刚刚结束“深圳四日游”。Lily从事游轮旅游业,走过全球许多国家,但深圳依然让她印象深刻。“我们去了锦绣中华了解了很多中国的民族文化,观赏了舞狮舞龙,还在市民中心欣赏了灯光秀,深圳的夜晚太美了。”她说。

这次旅行对Lily来说像一次“网络奔现”。“我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关于中国的内容,尽管有一点大致的了解,但我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旅行是一个开端,如果免签政策持续下去,我相信很快我会再来中国。”

外籍留学生

包饺子赏花灯

感受浓浓春节味

春节期间,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有许多外籍留学生选择留在深圳度过假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体验中国年俗,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组织了两场活动,数十名留学生参加制作花灯、同包饺子、游览灯会,共同迎接新春佳节。

在深圳大学食堂,在食堂阿姨的指导下,留学生们包起彩色饺子来。有人熟练地包出传统形状的饺子,也有人发挥创意或是上网搜索攻略,包出元宝、花朵、白菜等形状饺子。没多久,四五大盘饺子陆续下锅。


深圳大学的留学生包饺子

在包饺子的间隙,大家还争相体验制作敦煌国潮灯笼,大大小小的灯笼在热气腾腾的饺子边点亮,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一边欣赏制作的灯笼,笑谈声、音乐声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吃完饺子后,留学生还一起提着灯笼前往欢乐港湾,共赏主题灯会,并在千灯观、灵蝶引路、红帘相映等多个打卡点拍照留念。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Guli是深圳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一学生,她的丈夫在深圳大学攻读博士。活动当天,Guli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一起参加了活动。Guli告诉记者,自己是去年夏天来到深圳的。“我们都适应得很好,特别是我儿子在深圳上幼儿园,他适应得最快,现在能听懂包括中文在内的三种语言。”谈起在深圳的生活,Guli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是我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看到街上到处张灯结彩、鲜花盛开,我觉得太美了。”

来自孟加拉国的Saymom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是深圳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6年,中国的美食很多,我打算利用寒假好好体验一下粤菜风味。”他说。

外籍居民

写“福”字做花馍

体验文化交融的中国年

深圳外籍居民最密集的地区——蛇口街道一直把国际化街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多举措便利外籍居民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共融。为迎新春,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就举办了一场“来蛇口过蛇年”的主题活动,吸引了近60名中外居民欢聚一堂,学用毛笔写春联,绘制蛇年卡通画,用金粉拓印“福”字,制作非遗花馍和冰糖葫芦,开展即兴表演,分享各自的手作美食……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共迎新春佳节的到来。


蛇口的外籍居民欢聚一堂,用毛笔写“福”字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外籍居民身着各国传统服饰前来,签到后还能领取一只小蛇发卡。“这个签到礼太有心意了,我也是蛇年出生的,这是我在深圳过的第一个‘本命年’!”一名外籍居民笑着说。

此次活动特别融入了中国北方的新年习俗——非遗花馍的制作,在花馍老师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与技巧后,大家跃跃欲试,揉、搓、捏、点、切、刻……普通的面团变成了艺术品。来自巴西的外籍居民Eledir展示自己的作品:“我非常喜欢花馍,这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更是一场心灵与艺术的交流。”



蛇口的外籍居民做花馍

在美食分享环节,外籍居民争相亮出了自己带来的特色美食——巴西风味的奶酪面包、乌克兰的蜂蜜苹果派、色彩缤纷的马卡龙甜品……各国特色美食让中外居民大饱口福,也为传统的中国年增添了异域风情。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摄影 |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编辑 | 张裕麟

— 深小晚特选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