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正在接听急救报警电话。市120指挥中心内,李敬泽和搭档韦颂娜正通过大屏幕关注报警人和救护车的情况。接到120指挥中心任务电话后的刘天瑞班组迅速出动。出车路上,刘天瑞正在与报警人联系,进一步确定需要救治的患者的情况。
手术开始前,连晓英与巡回护士王浩宇正在清点术中需要用到的器械。手术台上,连晓英准确地将下一把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械递向医生。
春节是辞旧迎新、阖家欢乐的时刻。然而,许多医务人员却把对家人的思念放在心底,默默坚守在岗位一线,只为守护千万家庭的健康安全。
120指挥中心:“生命热线”永不打烊
“你好,保定120。”农历大年初二的早上8点,保定市120指挥中心调度员李敬泽接起了当班的第一通急救报警电话。
“喂?120吗?我母亲叫不醒了,你们赶紧派大夫过来……”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求助声。
李敬泽熟练地询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位置,同时安抚报警人的情绪,并立即指派最近的救护车前往急救。片刻后,120指挥中心的电话再次响起,李敬泽熟练地接听并处理新的急救信息,同时准确无误地将救治指令传达给相应的急救分站。
春节期间,受天气、门诊停诊以及节日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市民的急救需求较往日有小幅增长。全市120日均急救呼叫量近100例,出车次数近80次。市120指挥中心8名调度员轮流值守,保证这条“生命热线”的畅通。
“越是在特殊时期,我们越要保持冷静和稳定,不能让‘急’成为生命安全的阻碍。”李敬泽说,120的调度员就像一位“指挥官”,不仅要统筹全市的急救资源,确保救护车能够及时派出,必要时还需要在通话中对报警人进行必要的急救指导,因此,时刻保持冷静和专注。
李敬泽在这个岗位上已经默默坚守了十年。对于他来说,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责任。“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守好老百姓‘生命热线’,就是我们送给全市人民的新春答卷。”李敬泽笑着说道。
一根长长的细细的电话线,承载的是挽回生命的速度,传递的是恪尽职守的态度。春节期间,在市120指挥中心大厅,两部急救电话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李敬泽和同事韦颂娜忙碌而有序地处理着每一通求助电话,确保每一位市民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为生命守岁,为健康护航。
院前急救科:守护万家灯火的“生命卫士”
“你好家属,我是院前急救医生。病人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们已经出发!”大年初二上午9时46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西院区分站的急救医生刘天瑞、急救护士杨凯和驾驶员李斌组成的急救班组,在接到市120指挥中心的来电后已经跳上救护车,前往事发地点。
12分钟后,刘天瑞班组赶到患者家中。患者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只能对家属和医生的问话进行简单的回应,无法正常应答。经过问询和相关检查,刘天瑞初步判断老人应该是急性脑血管病,护士杨凯迅速建立静脉液路,监测生命体征,并将老人送到最近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区进行下一步救治。
院前急救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一天两班,白班早8点到晚7点、夜班晚7点到次日8点。节假日期间,刘天瑞他们往往一直跟着救护车在外面跑,一顿饭能分成好几次吃。
“越是到节假日,我们的神经越紧绷。但是每个生命背后都有无数家庭的牵挂。想到每次急救成功后,团圆饭桌又能多上一双碗筷,我们所有的紧张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刘天瑞说。
工作五年来,刘天瑞一直在急救一线,经历了无数次紧急情况,每一次抢救都是对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以及责任感的巨大考验。对于刘天瑞而言,每一次抢救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选择这份职业,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救死扶伤的向往。每一次成功的院前抢救,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刘天瑞说。
在刘天瑞和同事们出车的路上,院前急救科护士长靳晶也默默地做好科里的保障工作。
“按照以往的经验,过年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老年患者、车祸和外伤患者居多,因此我们院前急救要保证急救设备随时完好备用,也会多备一些相应的药品。”今年是靳晶在第一中心医院工作的第二十年,从重症医学科转到急救一线,靳晶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也习惯了春节不能陪在家人身边。
在这个春节,尽管靳晶错过了与家人和孩子共度佳节的时光,心中难免会有遗憾和愧疚,但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坚守岗位为千家万户的团圆送上一份守护,换得更多的家庭过个“平安年”。
手术室:在无影灯下坚守“医”线
手术室的大门紧闭,将外界的繁华与喧闹隔绝在外,内部依旧维持着那份特有的繁忙与庄严。大年初二的上午10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区手术室护士连晓英步伐匆匆穿过手术间的长廊,迅速完成手部消毒,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为即将开始的剖宫产手术做着周全的准备。
“别紧张,咱们马上开始手术,你很快就能和宝宝见面了。”连晓英温柔着安抚着即将生产的孕妇。她配合着医生的节奏,以迅速而精准的动作将所需器械递至医生手中。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手术室迎来了蛇年的第6个“蛇”宝宝,为这个新春佳节增添了几分喜悦与祥和。
“在新年初始迎接新生命,是一件既幸福又充满成就感的事情。”连晓英笑着回忆道,她的一位好友的孩子就是在除夕夜里,带着所有手术室里医护人员的祝福出生的。为了纪念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好友特意为孩子取名为“夕夕”。
春节期间,急诊手术的数量增加,手术室比往常更加忙碌。无影灯下,手术室的护士们同样化身为“绿衣战士”,在紧张的时间争夺中,坚守着对每位患者的救治承诺。
在手术台上,连晓英是一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手术室护士;而回到家中,她是父母贴心的女儿、丈夫温柔的妻子、更是两个孩子慈爱的母亲。从医11年来,她有6个除夕夜都是在科室里度过,早已将“节假日”的概念抛诸脑后。“这就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我付出的青春、汗水,每一个不眠之夜、每一次加班加点,都是因为我深爱着护士这份本职工作。”
四方手术间,三尺无菌台。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将新年的守候转变为对生命的守护。他们用的专业和热情,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安宁。(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惠通讯员刘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