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贵,但配得上我的生活。”


听筒Tech(tingtongtech)原创

文|小 听

编|饶 言

县城的消费能力,依然令人咂舌。

春节期间,00后陈少在河南信阳某县城看了《哪吒2》,一张票价75元,尽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他依然诧异,“我姐姐在北京看的,才60元一张的票。”

不仅仅是河南,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自己所在“十八线县城”的电影票价,有县城票价甚至过100元,远超一线城市。

相关统计数据亦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票价相对平稳,上海、广州的万达影城IMAX店同档期电影票价在60元左右。

但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票价甚至超过一线城市。例如,安徽巢湖市、浙江永康市的《唐探1900》票价分别为119.9元、124.9元起。

另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2025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2元。

实际上,县城电影票价贵,并不是2025年春节档的新鲜事。2024年,便有不少网友吐槽,县城电影院票价过高,但今年春节档,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这背后,彰显了2025年春节档爆火的商业转化能力。尤其是高口碑的《哪吒2》,在不少县城的电影院更是一票难求。

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随着县城娱乐消费需求的释放,下沉市场影院供不应求,导致了县城电影票价的倒挂。

但即便如此,县城电影院仍称不上好生意。除了春节,这些地方的电影院上座率依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北上广还贵的县城电影票价

“怎么也没想到,县城电影票价会高于一线城市,甚至会超全国平均票价。”和陈少一样,老家在湖南某县城的林华也被县城的电影票价惊到了。

林华在北京工作,每年都会回老家过年,往年,他从未想到春节去看电影,但今年,没能抵挡住《哪吒2》的诱惑,大年初五,他带着家人,第一次去了县城的电影院。

一到电影院,林华先是被人流震惊了,“从来没想到,县城的电影院这么热闹。”

然后,更让林华吃惊的,则是票价,“IMAX厅黄金座位的票价要83元,即便是在北京朝阳区,IMAX厅的票价也不会超过70元。”

但抱着“没贵多少,来都来了,不可能不看”的心态,林华还是带着家人看了电影,但他仍惊诧于县城的消费能力,“不少人是拖家带口的,一进去,七八个人,算下来,仅电影票价便近千。

随后,据林华打听,才知道平时,县城的电影票价正常在50元以内,“是春节这几天涨价了”。

但50元左右的票价,依然出乎林华的意料,“在北京,平时40元左右,我都认为比较贵了。”

但一直生活在安徽某县城的艳姐对此见怪不怪,今年春节,艳姐也带家人去看了《哪吒2》,在她所在的县城,没有IMAX厅,普通的放映厅,票价是52元一张,但她认为在承受的范围内。

在艳姐看来,春节花几十元看个电影,并不为过,“平时我们去得少,一年也就带家人奢侈这一次,几十元一张的票,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犹豫。”

艳姐告诉《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实际上,在她所在的县城,平时的电影票价并不贵,“一般都在30元以内,而且看的人很少。但每年春节,电影院都会涨价,今年春节,可能是来看电影的人多,涨价也最多。

春节的这几天,艳姐所在的县城,电影票价已经翻倍。即便如此,艳姐去看《哪吒2》的时候,依然没有买到最合适的时段,在艳姐看来,“可能是今年电影太火了。”

不仅仅是林华和艳姐所在的县城,在社交平台,不少内容在吐槽县城电影票价偏高。



图:社交平台吐槽县城电影票价贵的相关内容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不少媒体亦报道,今年春节,不少县城电影院出现倒挂现象。不仅仅是湖南、河南,在安徽、福建等地,不少县城的票价均超一线城市。

据媒体报道,整个春节期间,不少县域影院票价呈现显著波动特征。

以河南周口某县级市为例,除夕至初六票价阶梯式攀升,从日常均价的45元飙升至128元峰值,涨幅达184%。相比而言,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影城同期票价仅从75元调整至98元。

“小镇青年”的社交刚需与价格钝感

在陈少看来,“娱乐稀缺性”是县城票价倒挂的重要原因。

“春节回家,年纪大一点在打牌。 年龄小的,除了玩手机,就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看一场电影,是陈少和他的朋友们能够想到的“最体面”的娱乐方式,即便是县城离家需要开车1小时左右,每年春节,陈少依然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

和陈少一样,另一位05后乐哥甚至认为,“今年春节,没去看一场电影,说起来都没面子。

在乐哥看来,今年春节,“倍有面子”的娱乐方式,便是和朋友去看了《哪吒2》,“没去看的话,聊起来都觉得没意思。”

而林华,却更多的是希望“带父母见见世面”,今年春节,是他第一次带自己的父母去电影院看电影,“以前都只是有这个想法,但今年是第一次带他们真正走进电影院。”

实际上,林华也发现,和他一样想法的“小镇青年”越来越多。在社交平台,不少打工人晒出自己带父母看电影的内容,“带父母享受享受生活”,是这些人的共同想法。

在林华看来,接轨大城市的娱乐方式,已经成了回乡“小镇青年”的刚需,“社交平台的发达,拉平了大城市和小县城对娱乐方式的需求,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娱乐平等’的需求。”

“娱乐刚需”的背后,却是价格的钝感。

以乐哥为代表的赛博原住民,对票价的敏感度极低。乐哥承认,去看电影的时候,他并不关注票价,“想去看电影,就直接网上订了,从来不会去对比票价。”

即便是惊诧票价过高的陈少亦承认,如果不是和姐姐聊天,他也并没有关注到县城的电影票价如此之贵。

而林华和艳姐,则是另一类群体的代表,“家人高兴就好,一年就消费这么一次,不会太在意票价。”



图:马哥所工作的电影院

来源:马哥供图

诸多县城的影院,自然是善于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马哥是湖南某县城电影院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便对《听筒Tech》坦言,每年春节,电影院都会涨价,涨价幅度视影院上座率情况调整。

据马哥透露,今年春节,他所在的影院涨价幅度最大,黄金档票价比平时翻了一倍。

“像《哪吒2》的黄金档,初三、初四那两天,我们还提前锁定了高价预售票,票价比其他时间段贵20元左右一张。”马哥笑言,在县城,有一种奇怪的消费现象,“票越贵,卖得越好。”

“我们电影院,IMAX影厅比普通厅高50%,上座率反而更高。 ”不仅如此,售价35元一桶的爆米花,更是供不应求。马哥直言,“贵即高端”,已经成为县城消费的典型“价格陷阱”。

“也就春节这几天”

诚如马哥所言,近年来,“县城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少人的认知。

“星巴克座无虚席”、“奢侈品遍地都是”、“一线城市回乡是’土狗‘,村里表姐才是真的潮”等等现象,似乎都在透露,县城存在强烈的品质升级需求。

“它很贵,但配得上我的生活”,似乎已经成为县城消费的“标配”。

什么造就了“县城消费升级”?

以电影为例,电影制作成本的增加是县城票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县城影院为了达到最新的放映标准,设备运维成本同比激增28%,这也使得电影票的价格有所上涨。

此外,春节等节假日期间,县城银幕密度与人口基数的错配也导致了票价差异。

相关数据亦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2800余个县城拥有4.8万块银幕,单银幕服务人数远高于大城市,这种供需不平衡进一步推高了票价。

另一方面,春节档期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时期,观影消费的时空集中性,也使得影院更倾向于采取“高峰定价”策略。

例如,2025年春节档期间,三四线城市“家庭观影”订单占比达71%,较一二线城市高出26个百分点,这种脉冲式消费特征使得票价在节假日期间显著提高。

“比如像《哪吒2》这样的电影,是家庭观影的首选,毕竟老少都能看。”在马哥看来,在定价相对自由的县城,在春节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涨价是势在必行的事,“真正上座率高,也就春节这几天。”

但县城经济真是如此繁荣嘛?至少马哥不这么看。

像电影院,一年也就这么一个旺季,平时上座率基本不会超过10%。”马哥直言,在县城,消费可能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在我看来,县城更多的是’面子工程‘。”

诚如马哥所言,有数据显示,县城影院排片高度依赖春节档、国庆档,全年超60%的票房集中在20天内。 2023年,县城影院闭店率超12%。

但近两年来,“县城消费升级”的舆论,似乎让给了资本一种“县城未来可期”的期待。

马哥告诉《听筒Tech》,两年前,他所在的县城,仅有两家电影院,即便是上座率并不太好,但去年,县城依然新增了两家较大规模的电影院。

而据马哥了解,新增的两家电影院,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在马哥看来,也许资本看好的潜在的市场,“可能他们赌的是’未来消费会升级‘。”

不过,马哥承认,据他观察,近两年来,走进电影院的人确实有所增加,“但远不足以满足影院的需求。”

“影院要做的是,显然不仅仅是调高票价,而是需要推出真正有效的措施。”马哥直言,县城影院更应该考虑的,是提供多种观影创新体验,而不是仅仅依靠春节务工人员返流大赚一笔,只有真正调动下沉市场的观影需求,才能成就源源不断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乡村市场确实有强烈的观影需求,但票价这一关,将这些群体挡在了门外。是否可以与各大餐饮品牌提供电影观影福利,以及进行露天等电影放映活动,我觉得都可值得一试。”

诚如马哥所言,在林华和艳姐看来,未来,县城影院确实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但他们要做的,是真正解开“高价”的钥匙,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能够真正满足“值得感”的极致追求。

“只有让这些下沉市场的消费者真正觉得’值得‘了,才真正激发了这一潜在市场。”至少林华他们都是这么想的。

(文中均为化名。)

(头图由AI生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