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在我国社会的关爱体系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始终被党和国家紧紧牵挂着,他们便是“事实孤儿”。“事实孤儿”,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虽然健在,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抚养,导致其在事实上处于类似于孤儿的无人抚养状态。与传统意义上的孤儿或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不同,“事实孤儿”一般指父母中有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情形之一,另一方死亡、失踪或同样处于上述情形之一的儿童。

“事实孤儿”有着较复杂的成因: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成员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往往会让父母无力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社会观念的急剧变化冲击着传统家庭结构,如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等脆弱家庭形态,父母离异后相互推诿抚养义务等导致了“事实孤儿”数量的不断攀升。目前,我国“事实孤儿”的规模不容小觑。据民政部2019年统计,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概在50万左右,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事实孤儿”往往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多重困境。首先,在生活上,许多“事实孤儿”物质生活水平较低,营养不良、患病无法及时就医等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在教育上,“事实孤儿”的受教育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不少人不得不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即使能够上学,也可能因缺乏家庭的支持与引导而表现欠佳。最后,在心理上,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以及容易遭受同龄人歧视和排斥,因此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在“事实孤儿”中极为高发,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治疗,将对他们的一生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为切实解决“事实孤儿”的困境,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2019年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0年,共有25.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已有41.4万名“事实孤儿”获得政策照顾。如今,国家建立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夯实他们生活的经济根基。同时,各地通过减免学杂费、提供助学金等举措,确保“事实孤儿”接受公平且优质的教育。在医疗保障方面,有关部门将“事实孤儿”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减轻其医疗负担。此外,随着近年来“事实孤儿”问题受到关注,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通过捐赠物资、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事实孤儿”送去温暖和关爱。

然而,当前“事实孤儿”帮扶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认定标准不够细化、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对“事实孤儿”的认定存在模糊地带,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孩子未能及时得到救助。其次,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提高,需要将参与形式从物资捐赠向增加对“事实孤儿”的心理关怀、成长陪伴等方面投入上转变。最后,专业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从事帮扶工作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满足孩子们对于心理疏导、教育帮扶等多样化的需求。

未来,“事实孤儿”帮扶工作还需要各部门找准着力点,协同发力。如民政部门可进一步细化、完善“事实孤儿”的认定标准和工作机制,强化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确保应保尽保、精准救助;教育部门可持续关注“事实孤儿”的学业发展,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要加强政策宣传,织密“事实孤儿”排查网络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丰富教育资助等帮扶形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事实孤儿”的良好氛围。

党和国家始终将“事实孤儿”的成长与发展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不断完善帮扶体系,加大帮扶力度。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用爱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助他们在温暖中茁壮成长,成为造福社会的栋梁之才。(作者分别是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博导,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硕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