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红
每年的春节返程大潮中,都会上演一场“后备箱大赛”,网友们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后备箱和行李箱,无一不是满满当当。有人说这是一场没人会输的比赛,因为“装的爱都是一样的”。
一名山东网友分享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SUV后座整整齐齐叠放着十斤煎饼,一罐罐腌好的香椿芽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此外连安全座椅的狭小空隙,都被父母用饱满的核桃填满。深圳的程序员小王每次返程,后备箱里必有父母精心准备的20斤腊肉,即便他反复念叨“城里啥都能买到”,父母还是那句质朴的“城里没咱家这味儿”。河南洛阳的谢女士农历大年初二回娘家返程时,父母把二三百斤土特产一股脑儿全往后备箱堆,好似要把家都搬空……
天南海北,虽然装的东西有差异,但特点都一样——“有一种爱,叫做恨不得把全世界塞进你的后备箱”。再大的后备箱,也装不下亲人那份永远的牵挂,看着暖心,但又扎心,不少网友看到这些同款后备箱图片都纷纷表示“泪目了”。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儿女出远门,常常“岭外音书绝”,父母自然牵肠挂肚。可在交通通讯发达的当下,依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担心的总是儿女在远方的吃穿住行。在父母看来,都市里的生活表面光鲜亮丽,却很难满足儿女的“口味”,也不能给儿女最体贴的照顾。
也因此,不管把儿女的后备箱塞得多么满满当当,都不能让父母们感到足够。父母能给我们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一定是他们竭尽全力给出的全部,传递着最深沉的爱意。父母往我们的后备箱拼命塞食物和物品,都是无尽的疼爱和关心,我们应该好好收藏、保存、铭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许,在沉甸甸的父母之爱面前,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父母们也从未想过子女的回赠,但我们仍不妨反思:该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于万一?
要常回家看看。虽说古有明训“父母在,不远游”,但为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拼。这时候,就别忘了古训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工作再忙,生活再累,身在异乡的我们也不要忘了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平时常报平安。父母不求我们多有出息,但看到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心也就定了。节日假期,去外面看世界的时候,也别忘了老家父母殷切期待你回家的目光,别忘了要常回家看看。
听听父母“爱的絮叨”。团聚见面固然重要,但如果被手机阻隔了亲情,或者相见无语,不知说啥,这种低质量的陪伴不要也罢。令人尴尬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确实存在。一些游子返乡后,家人之间寒暄完彼此近况后,就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尬聊”……
这种窘境,往大了说,是代际差异造成的;往小了说,是因为两代人生活语境的不同。但不论哪种,都可以以爱之名化解。不妨借着难得的假期,丢开手机与网络,让自己“重回小时候”,聆听父母宝贵的人生经验与爱的嘱咐,同时竭尽所能让父母能听懂我们讲述的内容。有时囿于诸多因素限制,我们做不到常回家看看,但趁着难得的回家机会,学会用各种方式与父母聊天,也同样弥足珍贵。
后备箱被妈妈装了个“菜市场”,依然装不完家人的牵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不知不觉间,父母渐渐老了,让我们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珍惜能时不时给父母打电话或者常回家看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