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大年初六。上午9点,忙完家里的活,王洪车走出家门,从院东的小巷走向村里东西走向的主街道。晴好的阳光照在宽阔干净的街道上,遇到老人,王洪车都要停下来说上几句过年的话。

王洪车是洙边镇王家野疃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家野疃是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村子,全村1800多口人,年轻人打工,老人留在村里。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位,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80人。


2024年严寒到来前,王家野疃村在为老人们发放白菜。

考虑岁数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冬天上街买菜有困难,村里秋季种了些大白菜。“大白菜能放住。老人们从小吃惯了白菜,冬天家里别的菜可以没有,白菜不能少了,炒着吃、炖着吃,包饺子、蒸包子也愿用白菜。”王洪车说。

收白菜时,村干部、党员、志愿者都来了,共收了1700多棵。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分了6棵白菜。前来帮着收白菜、分白菜的志愿者王婷说:“白菜是按棵分的,大小搭配着,6棵白菜有40多斤。一家两位老人的,就是80多斤白菜,自己再买点别的菜换个口味,整个冬天菜就够吃的了。”



蛇年春节前,王家野疃村在为老人发放米面。

年前从腊月十六,村里的大喇叭就一遍遍地响起来,让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到村党群服务中心理发、洗衣服。负责洗衣服的志愿者是王婷和刘景霞,负责理发的是王洪车和志愿者葛文芝和庞翠香。“不到70岁,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来,我们也给理发、洗衣。”也已50多岁的葛文芝说。

“春节前给多少位老人理发、剪发。我们没统计,反正最多的一天,我们3个人给60多位老人理发、剪发。”60多岁的庞翠香说。她其实也已是老人,但每次给老人理发,她都会来。

王家野疃村春节前为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洗衣服是最脏最累的活。“老人们换季的衣服,准备开春后穿的衣服,都用大袋子装着拿到这里洗,有的老人一家就有10多件衣服送来。”49岁的刘景霞说,“最多的一天,两台大洗衣机洗了一天,估计得有三四百件。能让村里的老人干干净净过个年,我们忙点累点没事儿,心里还挺高兴,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洗衣服、理发,不只是这个春节前的事儿,而是从2022年就开始了。每月集中几天,村里都会为老人提供这项服务。“给老人洗衣、理发前,我们都会在微信群里提前说,老年人有智能手机的少,我们还在大喇叭里一遍遍地吆喝。”王洪车说,“村里有以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都愿来帮助老人。”


2004年端午节前,王家野疃村在为老人们发放大米和大枣。


2004年中秋节前,王家野疃村在为老人们发放大米和月饼。

王家野疃村的3000多亩丘陵山地中,有1000多亩流转了出去,这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些老人种不动地或不愿种地了,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就把他们的地流转过来,东一块西一块,到现在共有90多亩。“山岭地薄,老人不种,但也不能让这些地荒了,合作社流转过来种着,还能增加这些老人的收入。”王洪车说。

这些年,王家野疃村的大街小巷路面全硬化了,绿化美化也基本完成,村集体一年60多万元的收入,相当一部分用在老人的身上。2024年端午节,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10斤大米、2斤大枣;中秋节,每人10斤面、2斤月饼。重阳节前,多位老人向村里反映,山里人以面食为主,大米吃得少,再发东西,少发些大米,因此重阳节每位老人是20斤面粉;春节,每位老人10斤面粉、10斤大米。这些米面,足够老人做饭用的了。

2024年,考虑到人老了容易磕着碰着,村里给400多位62岁以上的老人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2004年重阳节前,王家野疃村在为老人们发放面粉。

入冬前,王家野疃村的村干部、网格员逐一走进老人户,看门窗是否有损坏;山村老人冬季用煤取暖,村里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安装了一氧化碳报警器。“我们买的报警器很灵敏,超标就会报警。一有报警的,我们就跑去看。”王洪车说,“我们跑得次数多了,有些老人觉得不好意思,便把报警器的电池给抠出来。我们就又一次次上门检查报警器,告诉老人们不能抠出电池,我们多跑几趟没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