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而社火则是春节中的重头戏,老人言无社火不成年,可见社火在我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每到一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那么正月里的你,看社火了吗?


社火,这个词汇最早源于农历春节期间的村落守岁习俗,在古代农作物抵御不住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古人崇拜天、地、风、雷、水、火,幻想着通过祭祀仪式,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社火现在之所以成为春节文娱活动的风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反映古代农民的这种良好的愿望。

如今,在我国基本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社火民间习俗。但是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的差异。地方民间社火活动具有区域性的地方有:陕西社火、山西社火、河南社火、青海社火,还有一些城市特色鲜明,如:正宁社火、晋中社火、陇县社火等。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

由于社火表演基本上是一种哑巴戏,为了让人一目了然,化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脸谱更是社火灵魂的标志。画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契合中国传统文化里五行以表忠奸善恶,其实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而脸谱的谱式虽然有一定的规程,但是也有随意性。人们有时可以按照个人的经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去发挥,这也是脸谱艺术丰富复杂、变幻莫测的原因。

欢快的锣鼓,敲出年的味道,镜头下的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个表情都充满喜悦,锣鼓声中寓意着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动力!社火,是老人眼里的欣喜,是小孩眼里的新奇,是习俗,是年味,亦是人间烟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