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梅,今年66岁,出生在河北一个偏远的农村。
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为了节省开销,我初中读了一半就辍学了,帮着家里种地、干活。
后来,村里的媒人给我介绍了我的第一任丈夫,他家是邻村的,条件也一般,但人老实。
我20岁那年嫁给了他,婚后生了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我年轻时吃了不少苦,那时候丈夫在外地打工,家里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支撑。
白天种地、喂猪,晚上还要给孩子缝补衣服。
后来,日子总算熬出头了,丈夫在外面赚了一些钱,家里盖了两间砖瓦房,孩子们也都慢慢长大。
可就在我觉得日子开始有盼头的时候,丈夫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那年我才43岁。
丈夫走后,我一个人辛苦拉扯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子,花了我很多心思供他读书。
女儿呢,她懂事早,总是帮着我做家务,早早就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家都夸我有本事,可谁又知道我背后吃了多少苦呢?
孩子们长大后各自成家立业,我总算松了口气。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娶了城里的媳妇,女儿也嫁得不错。按理说,我该享清福了,可生活却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那年我56岁,儿女都劝我搬进城里和他们住,但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还是选择留在村里。
一个人住久了难免觉得孤单,邻里们总是劝我再找个老伴,说都这个年纪了,一个人多孤苦。
起初我不愿意,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惯了,可后来听得多了,心里也有些动摇。
就在这个时候,媒人给我介绍了张大哥。
他是隔壁村的,60岁,丧偶多年,儿女也都成家了。
他看起来人很和气,嘴巴也甜,第一次见面就夸我心灵手巧,还说以后两个人可以作伴,互相有个照应。
那天回家后,我躺在炕上想了很久,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边确实需要个说话的人。
于是,在儿女的反对声中,我还是跟张大哥领了证。
刚开始那段时间,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他搬进了我家,平时帮我种地、喂鸡,日子虽然普通,但也算有滋有味。
可好景不长,他的两个儿子开始频繁地来我家借钱。
第一次是小儿子,说要开店,缺两万块钱。
我不愿意给,但张大哥一直劝我,说这是孩子的事业,怎么能不帮?
我心一软,就从存款里拿了两万。
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没过多久,他的大儿子说要买车,张大哥又张口问我要钱。
我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可张大哥却说:“咱俩是一家人,你的钱也是我的钱,帮儿子也是应该的。”我被他的话气得直发抖,可一想到我们已经领了证,关系撇不清了,只好硬着头皮又拿了五万。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存款越来越少,可张大哥的儿子们却像个无底洞,总是有各种理由来要钱。
我忍无可忍,跟张大哥吵了一次,结果他竟然说:“我娶你也是看你有点积蓄,没钱我才不伺候你!”那天晚上,我哭了一整夜,第二天就把他赶出了家门。
离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村里人都在议论我,说我一把年纪还折腾什么。不过我不在乎了,我只想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日子。
以为经历了这次教训,我会彻底死心,可没想到两年后,我又掉进了同样的坑。
这次的对象是我的小学同学老刘,他和我一样独居多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村里的集会上遇见,一聊之下发现彼此竟然还有那么多共同话题。
他说他一个人在家太孤单,想找个伴儿一起过日子。
我心里虽然还有阴影,但看着他那老实巴交的样子,觉得他应该跟张大哥不一样。
我们没有办证,只是简单地一起生活。
他搬来后,很勤快地帮我干活,逢年过节还会买点肉和水果回来,日子过得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他背地里竟然偷偷把我的存折拿走,给他儿子买了房子。
当我发现时,他已经搬回了自己家,说了一句“房子都买了,你还能怎么样?”然后扬长而去。
这次我彻底明白了,所谓的“续前缘”不过是别人盯上了我的退休工资和存款。我一个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怎么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肥肉?
现在是腊月二十二,眼看就要过年了,村子里一片热闹。我却没有心情参与这些热闹,独自坐在家里。儿子打来电话,说要接我去城里过年,女儿也说要回来看我。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这些年,我尝尽了人情冷暖,也看透了所谓的“老来伴”。再好的日子,也得靠自己过。我不恨那些人,只是后悔自己当初太轻信他人。
今年过年,我决定好好跟儿女聊聊,把我的存款分成两份,分别写进他们的名字里。我不想再经历这些糟心事了,钱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愿意用这些钱换来一份安心,也希望儿女能明白我的用心。
我也终于明白,这世上最值得依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