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兰,今年刚好70岁,出生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家里兄弟姐妹多,我是家里最大的女儿,从小承担了不少家务和弟弟妹妹的照顾。

虽然家里穷,但父母十分重视我们学业,尤其是我学习成绩好,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最终,我考上了中师,毕业后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后来从乡下调到了县里的重点小学。

21岁那年经人介绍,我嫁给了隔壁村的老伴刘国强。



刘国强当时在村里也算是个“文化人”,高中毕业后在乡镇企业里上班,比我家庭条件好一些。

婚后,我们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刘涛,小女儿刘萍。

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夫妻俩勤勤恳恳,靠着一点点积蓄和老伴的工资供孩子们上学。

孩子们长大后,女儿刘萍考上了大学,嫁到了外地做公务员。



儿子刘涛则读书一般,高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

这些年,我们辛苦攒下点积蓄,靠着勤俭持家,存了十几万。后来我和老伴都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资4000多,我的退休工资7000多,按理说,晚年生活应该过得舒心才对。但这几年,我却觉得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儿子刘涛因为工作不顺,频繁换工作,收入不稳定,还欠了一些外债。



他打电话跟我哭诉,说日子过不下去了。

作为母亲,听到他这样,我哪能不心疼?

于是,我和老伴商量,把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拿出一部分接济儿子。

刚开始是给2000,后来儿子说还不上贷款,我又加到了5000。



起初,老伴对此意见不大,但渐渐地,他开始和我吵架。

尤其是去年,他生了一场重病,卧床不起,需要长期吃药和看护。

我却因为钱都给了儿子,家里连请护工的钱都拿不出来,只能自己一个人照顾他。

老伴有时候气得不说话,但我心里总想着,儿子现在日子难,等他熬过去了,日子好了,肯定会反过来孝顺我们的。



女儿刘萍得知这些事后,多次打电话劝我,说我太偏心了,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生活和老伴的身体。

她甚至一度和我冷战,春节都不回家。

我心里也不是没有愧疚,但在我看来,女儿在外地生活得好好的,儿子才是家里真正需要帮衬的人。

直到今年腊月二十,我才彻底醒悟。



那天晚上,老伴的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得厉害,呼吸也困难。

我急得团团转,赶紧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开车送我们去医院。

他接了电话,语气不耐烦,说:“妈,我现在忙着呢,过两天再说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直发凉,但还是强装镇定,求他:“涛啊,妈平时怎么对你的你不知道吗?你爸这病拖不得,赶紧过来接我们!”

没想到,儿子直接回了我一句:“妈,我还有自己的事要忙,爸的病你找姐姐去吧,她有钱!”

挂了电话,我愣在原地,手里的手机“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老伴躺在床上,虚弱地看着我,眼里满是失望和无奈。他没有再开口责备我,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

第二天一早,我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含着泪把事情说了。

女儿二话不说,订了车票,当天就从外地赶了回来。她替我们请了护工,又带着老伴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

医生说老伴的病虽然不算太严重,但需要及时治疗和调养。我看着女儿忙前忙后,心里又感动又愧疚,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回到家后,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她坐在我面前,语气带着些责备:“妈,你知道你这一年错得有多离谱吗?爸辛辛苦苦一辈子,现在都病成这样了,你还把钱全给了哥哥。你看看他都怎么对你的?你就不怕他把家都败光了?”

我低着头,不敢接话。她接着说:“妈,我不是不愿意孝顺你们,我也想回来多陪陪你们,可每次我说给你们钱,你都拒绝,说你们不缺钱。可现在呢?你为了哥,连爸的命都不顾了!”

女儿的话句句扎心,我无言以对。

晚上,女儿问我要了儿子的电话,直接打了过去。

具体说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挂了电话后,她冷冷地对我说:“妈,你别抱太大希望了,哥他不是小孩子了,他只是习惯了伸手要钱,不会想着你们的感受。”第二天,女儿给我留了一万块钱,说是让我们好好过个年。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做法。儿子确实不争气,但我是不是也有责任?从小到大,我对他的要求都很低,总是怕他吃苦,总想着给他最好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变得只会依赖我,甚至毫无担当。

腊月二十二这天,老伴的病情稍微好转了一些。

我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轻轻地说:“国强,对不起,我以前太糊涂了,以后不会再这样了。”老伴没有说话,但眼眶红了。

我知道,他其实早就对我心寒了,但还是选择包容我。

这几天,我决定了一件事。等过完年,我就和儿子好好谈谈,不能再无底线地接济他了。我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不能再这样被耗尽了。

或许,女儿说得对:有时候,爱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学会拒绝,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这个年,我们一家人可能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团聚了,但我也希望,能从这次的事情里学到一些东西,把以后的日子过得明明白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