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凌晨4时
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地下空间内
数百名旅客裹着羽绒服坐在塑料凳上
头顶的电子屏滚动着
“地铁首班车4:50发车”的提示
角落里的热水器正冒着热气
民警王明钊带着两名辅警
穿行在人群中
轻声提醒:
“需要热水的可以来打,注意看管好随身物品。”
这是上海站为应对春运返程高峰启用的特殊场景——地下应急候车区。年初六至初七,上海站单日到达客流预计将突破17.5万、19.6万人次,其中,仅初七0时至6时,就有28班次“红眼”列车抵沪,夜间到达旅客达27000余人。
今天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铁路上海站将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当日预计到达旅客83.7万人次(上海站22.0万人次,上海南站9.4万人次,上海虹桥站46.8万人次,上海松江站5.5万人次),将创该站单日到达客流历史新高。
“凌晨的火车站比想象中温暖”
“凌晨的火车站比想象中温暖。”来自河南的务工者张大姐攥着泡面碗感慨。她乘坐的C3113次列车凌晨2时抵沪,原打算在站外熬到地铁开班,却被民警引导至北广场地下应急候车区。还有部分旅客选择乘坐公交“夜宵线”提前离站。
这个由闲置空间改造的临时安置点,配备了1500个塑料凳、4台热水器和应急医疗箱等应急物品。静安公安分局上海站地区治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龚云骋表示,为防止人流对冲,地铁1号线2号口被划分为三个缓冲区,每隔15分钟放行一批旅客。“虽然提前宣传了春运夜间专线,但多数外地旅客更信赖地铁。”龚云骋坦言,曾有人因不熟悉公交线路,硬是在寒风中等待三四个小时。
在上海铁路南站,春运返程高峰期间,南站地区出租车、网约车日均停靠数量约在5000余辆次。遇到有不太会用手机的中老年人,民警、辅警也会协助其下载软件打车或为其网上叫车。“以前很多凌晨到达的旅客会选择留在车站等待地铁首班车,今年,网约车进站接人的数量大幅提升。”徐汇公安分局上海南站治安派出所民警介绍。
“以前堵半小时是常事,现在10分钟搞定”
警长王明钊说, “南广场承担了80%的客流压力,但车道资源有限,必须把车流‘掰’到北边。”去年底,静安警方在南北主干道上新增两块引导屏,今年更与导航平台合作调整“电子围栏”——当南广场车流超负荷时,接驳车辆将被自动导引至北广场。数据显示,该措施实施后,南广场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30%。
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说,“现在跟着导航绕北广场进站,反而比挤南边快。”他指着手机上的路线图说,“以前堵半小时是常事,现在10分钟就能进地下车库。”
“我们多走一步,旅客焦虑就能少一分”
“王警长,B2层有位老人心脏不舒服!”对讲机里的呼叫让王明钊小跑起来。这已是他今晚处理的第6起求助。在警务站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帮寻丢失身份证”“护送孕妇上车”“调解出租车纠纷”等琐碎事项。
与刚性管控并行的,是一条“柔性服务链”:站区增设的8个便民服务点提供免费口罩、充电宝;临时身份证办理窗口启用“零材料”极速模式;甚至连警用巡逻车的后备箱都塞满了姜茶包。“我们多问一句、多走一步,旅客焦虑就能少一分。”王明钊说。
凌晨4时45分,地铁卷帘门缓缓升起,相较平时提前了1个小时。此刻的上海站,新一轮列车正呼啸进站。 灯火通明的指挥室内,大屏数据仍在跳动——这场关乎百万人归途的分流战役,将在晨曦中迎来又一轮挑战。
本文综合自:新民晚报
相关作者:陈佳琳 宋一江 金志刚 解敏 李辉
微信编辑:Rong
校对:LXC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