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国防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制度即“国防生制度”,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也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另一条人才培养输送途径,进而为国防建设、军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谓“国防生”其实指的是根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并以国防生教育模式培养的新型军事人才、高素质军事人才。所以,国防生通俗理解起来就是后备军官,国防生毕业后会定向分配至部队服役,正式投身军旅成为现役基层军官。
北京林业大学武警国防生国旗班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最早从1999年开始实施“国防生培养制度”,当时众多有志青年纷纷被国防生制度所吸引,并经过层层选拔筛选成为国防生,随后经过严格的学业学习、军政训练后顺利毕业进入部队。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由部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同时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具体由驻高校选培办按照标准逐月发放给学生本人。
但是在此前的军改中,根据军队相关调整改革部署:从2017年5月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国防生制度”自此画上句号、成为历史。
而此番军改前,武警部队作为我国的正规武装力量,也执行着“国防生制度”。为此,武警部队专门与国内12所重点名牌高校进行了国防生培养签约,委托这些重点名牌高校招收培养武警国防生,并在相关高校设立了“选培办”。而这12所武警部队国防生院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林业大学。”据了解,当时的武警部队及各驻高校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工作由武警部队参谋部训练局选培办领导牵头。
武警国防生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高校对于武警国防生的培养领域也是各有侧重、结合本校特长特色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招收培养的武警国防生全部分布在法学、哲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新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个专业。而中国政法大学招收培养武警国防生(于2005年开始),且全部分布在刑事司法学院和民商经济法学院,均为法学专业。还有湖南师范大学于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国防生,全部分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息工程6个专业。中山大学则是从2005年开始招收培养武警国防生,全部分布在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行政管理和临床医学这4个专业。
长安大学的武警国防生接受训练中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武警部队国防生毕业入伍后的相关安排待遇:1、毕业入伍的武警国防生在首次评授警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定专业技术等级以及住房等方面,与同期进入部队院校学习的现役毕业学员同等对待(只是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并不计入军龄)。2、国防生在完成一切学习、训练考核并通过后(即达到培养目标并取得相应学历和学位证书),且政治、年龄和身体条件均符合《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便可由武警部队根据培养目标、国防生本人所学专业和个人素质特长,按协议面向部队统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