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王朝阳​ 于莹莹)2月3日,又逢立春好时节。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1000千伏特高压海河变电站内,一群青年电力人坚守岗位,力保春节期间供电安全稳定,让百姓安心乐享幸福年。


国网天津高压公司工作人员在1000千伏特高压海河变电站内,做好春节期间电力保障。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六一早,国网天津高压公司的值班长曲楠带领着班组成员李卓琪和郝运阔开始了保电特巡。他们熟练地操作着数字特高压平台,实时监测画面中,不仅有无人机、智能巡视机器人、室内轨道机器人形成的“空天地”一体化巡检,还有一个特别的数据板块,为这座天津地区唯一的特高压变电站保驾护航。

这是国网天津电力在该站设置的微气象检测系统。它可以实时收集变电站内重要点位风力、风速、温度、电场、太阳辐照及云团等数据,利用融合算法,对未来天气和局部气象灾害进行精准预测,未雨绸缪,提升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就像人类的皮肤,感知到环境变化后,及时传回大脑做出应对。”海河变电站站长贾彬介绍,大区域的天气变化容易防备,但微气象则更应谨慎,海河站设备复杂,运维点位多,要想高质量完成电力保供任务,这类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必不可少。

作为华北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河站是春节电力保供任务的重中之重,其运维难度不言而喻。春节期间,变电站不间断地进行运维、巡视,“加上这些行之有效的科技手段助力,保障特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对保供很有信心。”贾彬说。

“只要动动手机,现场的问题,第一时间就能同步回传到单位,大大提高了我们外出巡视的效率。”在乡间巡查设备的国网天津静海公司蔡公庄供电服务中心田伟东介绍说。

国网天津电力利用手机App内置模块,一键加载设备数据,助力工作人员实时完成缺陷分析处理工作,大幅提升效率,保障节日期间线路可靠稳定运行。

多种多样的科技手段广泛应用在山区、乡村,让电力保供游刃有余。春节前夕,天津蓟州山区大雪,这几天大风又起,风雪后的巡视尤为重要,国网天津蓟州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系统提供的任务清单,有的放矢地开展线路隐患排查。

“负荷大的点位需要红外测温,有的设备需要查接地,各不相同。”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张金虎​说,通过超前大数据分析,科学研判,按照局部气象、地区特点等因素,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安排工作,有针对性地保障春节期间用电安全。

目前针对山区、乡村等地形复杂区域的输配电线路,国网天津电力采用人工特巡结合无人机自主巡检等技术手段,对设备重要点位实施精细化、清单化巡检,确保电力设施安全无虞。

在城市的核心区,地下电缆如同毛细血管般错综复杂,却肩负着输送电能的重任。国网天津电力的电缆智能管控系统,如同“大脑中枢”严密巡护保障着地下电缆设备的安全,不仅能实时监控全市6000个电缆通道防护摄像头,还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远程巡护地下电缆隧道。

“‘数字孪生’通过数字建模和实时感知,将重要电缆隧道‘搬’进了我们智能管控系统,实时掌握隧道温湿度、气体含量和电缆本体温度、环流局放等信息,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巡检效率。”在国网天津电缆公司智控中心的监控大屏前,值班员冯韬和尹航介绍说。从春节前夕开始,他们还增加了空中巡检手段,以往两天的巡视测温任务,无人机6小时便可完成。

据统计,春节期间国网天津电力共安排运维人员六千余人次、完成630座变电站、712条主网线路、6.8万台区可靠供电;部署应急抢修队伍107支,抢修人员1783人,配备应急抢修车637辆,三个城市供电网应急抢修中心24小时在岗值班,为天津市春节期间可靠供电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