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维公元二〇二五年,岁次乙巳,正月初七人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并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大雅堂前,谨具鲜花雅乐,敬祭诗圣杜甫先生之灵……”

2月4日,农历大年初七,一年一度的“人日”到来。此时,漫步浣花溪畔,这里梅花绽放,暗香袭人,庄严的礼乐之声隐隐传来。走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只见游人如织,人们神情庄重,目光如炬望向大雅堂中央的杜甫雕像。


杜甫草堂人潮如织

当天,杜甫草堂再次迎来了盛大的“人日”祭拜诗圣活动。这一天,不仅是传说中女娲造人的日子,更是纪念诗圣杜甫的重要时刻。每年此时,文人墨客纷纷前往草堂,祭拜这位伟大的诗人,缅怀他的卓越贡献。

“人日”游草堂

延续至今的文化传承

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人日”。相传,女娲创造苍生,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可在天府之国成都,与这个节日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诗圣杜甫。

“人日”的早晨,杜甫草堂内的人群已经络绎不绝。他们围站在大雅堂前,驻足凝视。而后,在古朴肃穆的乐声中,在一步步完成乐祭、舞祭、净手、洗礼、奠帛等的环节后,主祭人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诵读祭文,并带领在场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圣杜甫拜礼,表达对诗圣深深的敬意。

“杜甫最崇高的品质,首先是爱国爱人民。在今天要去传承继承这种品质的话,人们首先要热爱国家,热爱脚下这块土地。”现场,王兆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在他看来,倘若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路径,去创造美好家园,建设祖国,这应该是对杜甫最好的传承。“如果我们能够去多读一些杜甫的诗,在学习后来自己写诗,抒发自身在新时代的人生感受,那肯定更好。”


主祭人、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

王兆鹏教授也谈到,中国诗歌文化传承也有多种样态和形式。譬如,当天举行的“人日”祭拜诗圣活动,就是其中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但在繁忙的生活,于家里泡一杯清茶,静静思考,静静欣赏诗歌,我想这也是一种传承方式。当然,在学习杜甫后用传统古典诗歌的形式来写诗,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不仅是传承,还可以丰富我们中国诗歌的宝库。”

“三行情书”寄真情

这些“情书”惊艳亮相

“人经战地睡眠少,驴入剑门天地宽。谶言不是无中有,世路恒从窄后宽。心期超近忽超远,诗律甚严还甚宽。”

当一封封“情书”被吟诵,化作言语飘荡在杜甫草堂的上空,这是今年特别设置的“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分享环节。在春节到来前,封面新闻联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了“写给杜甫的三行情书”活动,吸引了40万网友围观。截至目前,此次活动共收集到近万份写给诗圣的“情书”,并在现场进行了分享和展示。


“三行情书”分享环节

仔细聆听,在这些“三行情书”中,既有对“诗圣”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慨尊崇,更有对杜甫写下的千古名篇的感叹抒情,还有不少可爱的童言稚语。

同时,现场还举行了“四川诗人纪念地联盟首届诗歌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据介绍,此次大赛经过初审、复审与终审三轮认真严格的评选,最终“传统诗词组”与“现代诗歌组”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虽然我今年只有16岁,但我一直非常热爱诗歌创作。在2024年,我创作了大概25首传统诗歌。在了解到这个活动后,进行了投稿。”现场,获奖选手李培希这样说道。她表示,能在“人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来到草堂领奖,大家也可以一起交流。“能够让我们的传统诗词更好的传承发扬。”


游客们献上梅枝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如今,恰逢春色漫大地,在诗圣曾经的居所,共享人日华章,祭拜古圣先贤。当全国各地游客参与其中,也见证着“人日游草堂”,凭吊诗圣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新春文化活动。

本文图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